2 months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5s | 世界上最早的步兵战车是哪一款 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定论 |
---|---|
10s | 没错,苏联的 BMP-1 的各项性能 在当时可谓无可比拟 |
14s | 不过将这一殊荣归于德国载具的呼声也很高 |
18s | 所有现代步兵战车的先行者 HS.30 |
22s | 是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由德国设计的 |
25s | 而到了 1969 年,德国更是推出了黄鼠狼系列 |
29s | 这是一款功能齐全的步兵战车 |
32s | 防护能力足以抵御轻武器火力与炮弹破片 |
37s | 在对未来装甲人员输送车进行规划时 |
40s | 联邦国防军自然采纳了二战时期的经验 |
45s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防军大量运用 |
48s | 装甲掷弹兵与坦克部队协同作战 |
53s | 联邦国防军希望继续运用这一战术 |
56s | 并为摩托化步兵单位量身打造了适合其定位的载具: |
60s | 这款载具的定位介于轻型坦克与装甲人员输送车之间 |
63s | 与豹 1 坦克配套提供支援 |
66s | 军方要求新型战车配备 |
68s | 一门可靠性的 20 毫米机炮 |
71s | 载员舱配有射击孔,能够搭载 12 名乘员 |
75s | 且具备核生化防护能力 |
82s | 首款黄鼠狼步兵战车的研发并不是水到渠成 |
86s | 多家公司围绕投标展开了激烈竞争 |
89s | 包括莱茵金属及其一系列下属子公司 |
93s | 亨舍尔公司以及瑞士 MOWAG 公司 |
97s | 设计规范要求新款步兵战车重量不超过 13 吨 |
102s | 不过这一要求在原型车测试期间就被证明不切实际 |
106s | 如果严格限制车重,那么新型战车将严重缺乏防护能力 |
108s | 同时为未来武器升级所留出的空间也将相当有限 |
112s | 工程师们必须制造重装型原型车 |
115s | 新一批原型车的重量暴涨至 20 多吨 |
117s | 不过至少载具的装甲防护得到了保证 |
119s | 能够挡下大口径重机枪火力了 |
122s | 黄鼠狼项目最终选定了莱茵金属为主要承包商 |
130s | 莱茵金属方案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炮塔 |
134s | 可接受改装安装导弹发射装置 |
137s | 莱茵金属的工程师们同时还决定将战车改为 发动机前置布局 |
141s | 为乘员提供更好的防护能力 |
143s | 新型步兵战车很快进入现役 并以欧洲地区的一种貂鼠 |
147s | 而命名为“黄鼠狼” |
150s | 全新的黄鼠狼步兵战车正是联邦国防军所构想的理想载具 |
153s | 尽管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进行取舍 |
158s | 乘员舱最终仅能容纳 6 名乘员 |
161s | 此外,首批量产型黄鼠狼无法搭载反坦克导弹 |
165s | 仅配备机枪与 20 毫米 Rh 202 机炮 |
170s | 直到 70 年代黄鼠狼才终于配备了米兰反坦克导弹 |
180s | 经过首次现代化升级 |
182s | 部分黄鼠狼配备了炮手热成像设备 |
186s | 换装新型观瞄设备的步兵战车型号更名为“A1+”型 |
191s | 而升级后未加装热成像观瞄的型号则定型为 黄鼠狼 A1- 型 |
197s | 游戏中的黄鼠狼 1A1- 型位于德国科技树 V 级 |
200s | 包含 A1 型在内的早期型号黄鼠狼 |
204s | 最主要的识别特征便是车体尾部的 MG3 遥控机枪 |
210s | 后期型号中最为有名的则是黄鼠狼 1A3 型 |
214s | 配备有热成像观瞄设备与附加装甲 |
220s | 总的来说,黄鼠狼平台表现出了优秀的可靠性 |
223s | 拥有不错的升级潜力 |
226s | 因此在 70 年代,黄鼠狼底盘被选中用于改造成 |
230s | 配有 105 毫米坦克炮的轻型坦克 |
233s | 由德国和阿根廷合作研发 |
236s | 对于工程师而言,以黄鼠狼底盘为基础 |
240s | 继续大胆实验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
242s | 不过换装 AMX-13/105 炮塔的黄鼠狼 |
246s | 乃至配备多重武装的护卫战车 57 |
250s | 最终都没能收获订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
254s | 值得一提的是,护卫战车 57 的设计定位同样独特: |
259s | 它被设计成一款为步兵提供支援火力的轻型坦克 |
261s | 护卫战车不具备载员能力,但用 57 毫米速射炮 压倒性火力弥补了这一不足 |
266s | 其拥有成为轻装甲载具克星的一切优秀素质 |
271s | 但最终还是未能投入量产 |
277s | 21 世纪 10 年代起,德国逐步使用 |
279s | 美洲狮步兵战车汰换过时的黄鼠狼 |
283s | 即使到现在,美洲狮步兵战车也是 |
286s | 少数投入量产的先进步兵战车之一 |
289s | 该车采用无人炮塔布局,配有弹药架泄压阀 以及模块化复合装甲设计 |
294s | 使得这辆步兵战车遭遇敌方机枪与自动炮火力 |
299s | 乃至炮弹破片时拥有绝佳的防护能力 |
302s | 现代化观瞄设备以及车体摄像头 |
303s | 赋予车组无与伦比的战车感知能力 |
307s | 不过这一切并非没有代价 |
309s | 美洲狮步兵战车的所有特点 都意味着车体全重水涨船高 |
313s | 足足 43 吨,只比一代传奇黑豹坦克轻 1 吨而已 |
319s | 这也是为什么美洲狮的转运工作通常艰苦卓绝 |
323s | 无论陆空转运方式都十分困难 |
329s | 2016 年,德国军火巨头莱茵金属公司 |
334s | 在当年的欧洲防务展上公布了山猫步兵战车 |
339s | 其防护能力与美洲狮相近 设计时的定位是前者的低成本替代品 |
344s | 能够批量生产,同时能够长期保持在役 |
348s | 在 War Thunder 游戏中,这辆步兵战车 |
350s | 位于意大利陆战科技树匈牙利分支: |
353s | 目前匈牙利是唯一装备山猫步兵战车的国家 |
357s | KF41 步兵战车配备一门 30 毫米机炮 |
362s | 同时还拥有具备射后不理能力的长钉反坦克导弹 |
370s | 德国设计的步兵战车是真正的全能载具 |
373s | 在为坦克提供支援火力之外 也能有效袭扰敌方侧后 |
378s | 您最心仪的载具中有德国步兵战车的一席之地吗? |
381s | 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您的见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