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1 year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 欢迎观看《射击场》! |
---|---|
7s | 本期节目我们为您带来了…… |
9s | 历史一页:高炮放平,立功授勋 |
13s | 战术小队:征服新地图 |
16s | 以及钢铁巨兽:射后不理直升机 |
29s | 在先前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全新坦克和固定翼战机 |
32s | 是时候来看看直升机部分了 |
35s | 以色列科技树正好就有这么一款 |
37s | 老树开新花的经典装备值得一看: |
40s | 著名的黑鹰通用直升机转战对地攻击表现又将如何呢? |
43s | 让我们有请 AH-60 战鹰登场! |
52s | 直升机在陆空作战中最基础的攻击方式自然是火箭弹糊脸 |
56s | 战鹰能够挂载多个 70 毫米火蛇火箭弹发射巢 |
61s | 弹道计算机能够计算大致落点, |
64s | 供飞行员们肆意倾泻火力 |
67s | 火箭弹洗地的主要难点在于: |
69s | 即使速度更快、机动性能更好的专职武直 |
72s | 全身上下加装几百千克的装甲板也无法完全免疫防空火力 |
75s | 这架半吊子武直自然更是无法胜任突袭任务 |
77s | 战鹰的机体尺寸算不上小巧迷你 |
80s | 考虑到原型是 MH-60 黑鹰,倒也算是情理之中 |
82s | 但在战场上引人注目可不是什么好事 |
85s | 任何装备有车顶机枪的敌人都能轻松将其击落 |
92s | 另一项战术则是在远距离发射制导导弹 |
96s | 这时候就轮到黑鹰的航电设备大显身手了 |
100s | 机载制导系统观瞄的缩放倍率相当舒服,还拥有热成像通道 |
103s | 与其他同类直升机保持同一水平 |
106s |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对地雷达,不过那得是顶级装备才有的花哨玩意了 |
109s | 另一方面,战鹰有一项技能绝对超越其他直升机 |
112s | 甚至美国原版 MH-60 也没有这样的能耐: |
115s | 其全部 4 个翼下挂架都能挂载长钉反坦克导弹 |
119s | 没错,就是大家称为“射后不用管,命中靠随缘”的那款长钉 |
123s | 主要因为导弹飞行速度不快,远距离发射更是要等到天荒地老才能命中 |
127s | 长钉固然存在这样的缺点,不过高达 16 枚的备弹量 |
131s | 足以让战鹰化身压制敌方防空单位的最佳人选 |
135s | 甚至能对敌方士气造成不小的打击! |
136s | 只需要从掩体后面探头,抓住时机向目标发射导弹 |
140s | 再次躲回掩体后面防备敌人反击…… |
142s | 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打空备弹,然后回停机坪进行装填即可 |
146s | 补充完毕后又能向敌人发动新一轮火力轰炸 |
148s | 在上一轮导弹落地前又用更多的导弹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 |
152s | 经验丰富的防空炮手当然还是可以出手拦截一下的 |
156s | 但没法同时应对 16 枚,不是吗? |
158s | 想要避免被导弹命中只能寻找掩护 |
162s | 一旦敌方防空系统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压制的目的就达到了 |
165s | 此外,直升机还可以选用经典的地狱火导弹 |
169s | 地狱火比长钉拥有更高的战斗部当量,能够对装甲目标造成有效毁伤 |
173s | 飞行员们当然可以选择混搭配置 |
175s | 这样的组合让战鹰同时具备 |
177s | 防空压制能力与较好的反装甲能力 |
190s | 20 世纪上半叶时,全世界的军队乃至军工研发人员 |
193s | 都痴迷于发掘大口径高射炮的性能潜力 |
198s | 为了驱逐敌方轰炸机威胁,美国方面选择将 |
201s | 号称能“炮打平流层”的 120 毫米 M1 与 90 毫米 M2 进行搭配 |
207s | 德国人研发了赫赫有名的 Flak 36, |
209s | 苏联红军主要倚赖 85 和 76 毫米口径的高炮 |
214s | 战争结束后,苏联计划更新口径划分: |
218s | 拟定了 130、100 与 57 毫米高炮的发展计划 |
222s | 后者要求面向未来, |
224s | 需要能够有效克制新兴的喷气机威胁 |
228s | 研发团队在提升火炮的作战效率 |
230s | 与操作人员的反应速度方面下足了功夫 |
233s | 为新高炮设计的火控系统就是成果之一 |
237s | 此外,设计师们还在上世纪 40 年代末 |
239s | 成功将高炮与雷霆-2 雷达系统整合起来 |
244s | 全新的 57 毫米高炮获得了 S-60 的正式定型并被批准入役 |
249s | 作为一门拖曳高炮,其机动性能无疑存在短板 |
252s | 部队迫切需要灵活性更高的对空武器,如果是自行高炮就再好不过了 |
257s | 为此专门立项研发配套的自行高炮,代号 500 工程 |
262s | 为了提升火力密度,研发团队将 2 门 S-60 对称布置 |
267s | 由此组合而成的双联装高炮被定型为 S-68 |
269s | 工程师们还为其研发了配套的开放式炮塔 |
272s | 并采用轻量化的 T-54 底盘进行运载 |
275s | 打造出的 ZSU-57-2 自行高炮有着相当优越的机动性能 |
280s | 但其防空效率完全取决于车组的熟练程度 |
282s | 平心而论,甚至要靠运气才能击落敌机 |
285s | ZSU-57-2 和 S-60 高炮的标称杀伤斜距 |
291s | 最大可达 6 千米,是 37 毫米高炮的两倍 |
295s | 但纸面数据很快就被现实无情地打破了: |
298s | 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亚音速飞机投入使用 |
301s | 超音速飞行时代也近在咫尺 |
305s | 此时只有加快防空导弹的研发才能有效进行应对 |
308s | 由于原版 S-60 具备联动火控雷达的功能 |
312s | 能够继续在苏军中服役 |
314s | 而 ZSU-57-2 却在一夜之间就沦为过时造物了 |
319s | 因此苏联在 60 年代开始逐步将手中的 ZSU-57 出售给盟友 |
323s | 波兰和匈牙利顺理成章地接收了一部分,中立国芬兰也购入了一些 |
327s | 客户还包括越南和部分中东国家 |
330s | 而 ZSU-57-2 真正经历战火洗礼正是在 |
333s | 越南战争与中东战争的战场上 |
337s | 尽管在对空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 |
341s | ZSU-57-2 很快被用作坦克乃至简易突击炮投入战斗: |
346s | 双管高射速中口径火炮意味着恐怖的火力投送能力 |
350s | 因此 57 毫米高炮方案再度焕发生机 |
353s | 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应伊拉克方面的要求研发了 |
357s | 国产型号的 57 毫米自行高炮,也就是 WZ305 |
359s | 本世纪初,俄罗斯继续以 S-60 高炮为基础进行研发 |
363s | 打造了 PT-76 底盘的实验型火力平台, |
367s | 随后发展成为新一代近距离自行防空炮:2S38 偏流 |
373s | 即便距离诞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S-60 高炮仍在发光发热 |
378s | 这证明了只要高炮设计本身足够优秀 |
380s | 即使世界进入导弹防空的新时代 |
383s | 也能够在新的运用领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
403s | 虽然新地图近期才随版本更新加入游戏之中 |
405s | 我们的战术小队已经准备好带您游历一番,对于最佳战术、 |
409s | 主要进攻路线、关键阵地与交火点位给出建议了 |
413s | 让我们进入例行环节吧! |
415s |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风景如画的北荷兰省地图 |
420s | 眼尖的观众一定已经注意到我们的小队 |
422s | 选择了有三个战区分布的战区控制模式 |
425s | 尽可能多地覆盖地图中的热点区域 |
428s | 新地图在【战区控制】模式下共分两个版本, |
430s | 因此今天的节目在每张地图各演示一种战术 |
433s | 这里介绍的整体策略与交火点位双方队伍都能用上 |
440s |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所有战区位于 |
442s | 运河同一侧的版本 |
445s | 玩家出生后应当兵分两路 |
447s | 其中一名玩家前往 C2 区域的丘陵地带: |
450s | 这一区域俯视西方所有通路 |
454s | 对出现的敌方目标开火后不要恋战 |
456s | 下山进入城区,向河岸方向进发 |
459s | 另一名玩家这时应当已经度过了运河 |
462s | 此时位于 D5 区域的桥梁旁边 |
465s | 队员们应当围绕 D4 区域的小山设防 |
469s | 确保对运河区域和 |
471s | 中央商城乃至 B 点都有良好的视野 |
474s | 位于东侧的玩家负责进攻 |
477s | 向中央战区方向开进的敌人 |
479s | 为了阻止敌人达成目标,队员有时候必须沿着河岸推进一段距离 |
483s | 这一区域缺乏掩护 |
485s | 因此建议开火后迅速退回掩体内 |
489s | 如果成功削减了对方进攻部队的实力 |
491s | 就能帮助友军与小队队友掌握优势 |
493s | 乃至更有可能占领第二个战略要地 |
496s | 一旦成功拿下战区,小队成员就可以撤回先前的点位准备防守了 |
504s | 另一张战区攻陷地图中战区分别位于运河两侧 |
507s | 地图规模也相应更大,值得加以利用 |
511s | 队员选取不同出生点出击,齐头并进赶往中央区域 |
513s | 两名玩家中途独立索敌前进 |
515s | 西侧队员可以直接从河床强渡,缩短路程回避敌方火力 |
520s | 现在小队可以从两个方向合围 B 点 |
522s | 并采用交叉火力逐个击破敌人的防御 |
525s | 一旦 B 点被拿下后,就可以将中心转向地图西侧了 |
528s | 尽管有运河阻隔,还是可以方便地从 B 点转移到 A 点 |
532s | 毕竟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并不算太远 |
534s | 其中一名玩家可以停留在东边提供火力支援 |
537s | 队友则谨慎渡过水道直取 A 点 |
541s | 东岸的队友无需伴随前进就能提供掩护 |
543s | 对岸狭窄的街巷正是最好的交火线划分 |
547s | 现在唯一要做的只有原地固守就好了 |
550s | 队员时刻保持目视接触,千万别贪功冒进 |
553s | 尽量为队友创造击杀机会 |
559s | 如果您有更好的思路策略,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一起分享! |
562s | 与此同时让我们来回答观众在 |
564s | 上期节目评论区留下的部分提问 156 00:09:40,711 --> 00:09:43,691 第一条问题来自玩家 Zui: |
584s | “为什么不同的导弹炸弹在挂载列表中图标颜色不同?” |
588s | 你好,这主要是为了帮助玩家们区别当量和性能存在的差异 |
594s | Apollo1056 问道: |
596s | “61 式战车和 ST-A3 有推荐的战术吗?” |
600s | 阿波罗你好!这两款战车都以火力性能见长 |
604s | 驾驶这两款载具的时候 |
605s | 别忘了随机应变切换装药弹和破甲弹对付不同的不灭 |
609s | 还有一条建议:千万不要指望自己的装甲防护,是抵挡不了敌方炮弹的 |
613s | 另一条问题来自 ThexLoneWolf: |
616s | “能为美国的 F-16C 推荐几款挂载组合吗?” |
622s | 孤狼你好啊!F-16C 作为一款真正的多用途战机 |
625s | 它的可用挂载组合实在太多,实在是没法简单进行答复 |
629s | 不过我们有几期射击场节目专门推荐了 F-16 的几款挂载配置 |
633s | 有机会的时候不妨看看 |
636s | Yazan Alhawartheh 留言道: |
638s | “IS-6 和 IS-3 里面哪一款坦克更好?” |
643s | 你好,老实说很难做出选择,毕竟两款坦克专长不同 |
647s | IS-6 的速度更快,玩法上更接近中型坦克 |
650s | 而 IS-3 以装甲防护见长 |
652s | 因此更加适合扮演突破手的角色 |
656s | 今天的最后一条留言来自 Davids Bwana: |
659s | “为什么米格-29 机腹挂载的油箱末端有个上下贯穿的洞?” |
663s | 你好 Davids!那个洞是为了让战机 |
667s | 辅助动力系统 (APU) 排放的热气通过 |
670s | 丢弃副油箱之后您就能看到机腹的排气口了 |
673s | 以上便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正在收看的是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制作的《射击场》节目 |
677s | 下期节目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下午 4 点 |
679s | 或美国东部时间正午时分播出 |
682s | 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启用通知功能 以免错过下期精彩内容 |
685s | 别忘了用长钉一展身手,给我们的视频点个赞, |
688s | 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建议,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