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1 year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 欢迎观看《射击场》! |
---|---|
7s | 本期节目我们为您带来了…… |
9s | 历史一页:澳大利亚原产坦克 |
12s | 战术小队:滑雪胜地巡游 |
15s | 以及钢铁巨兽:撒哈拉之风攻击机 |
30s | 冬季更新加入的一系列载具有一款 |
33s | 似乎被埋没在其他传奇战斗机的光环之下 |
37s | 不过,这款小巧的攻击机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
40s | 要是真的略过不提就太糟糕了些 |
43s | 让我们有请意大利与巴西联合研发的 |
46s | 轻型战术攻击机: |
48s | AMX 撒哈拉之风! |
50s | 它的名字意为发源于北非 |
53s | 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季风 |
56s | 地中海国家通常称之为“西洛可风 (热风)” |
59s | 那么,何不来试试看这股南方之风是否真的灼热似火呢? |
67s | 飞机结构与外观具有典型的 |
69s | 现代攻击机或武装教练机风格 |
73s | 对于战争雷霆游戏而言相当新奇 |
75s | 毕竟 AMX 是游戏中加入的首款此类战机 |
79s | 这架攻击机有着一副小身板 |
82s | 甚至比往期节目介绍的娇小“鹰狮”还要再小巧一些 |
85s | 尽管在外观尺寸方面不尽相似, |
88s | 两款战机的定位可是截然相反 |
95s | 撒哈拉之风并非作为战斗机而设计 |
96s | 无需追求超越音速的速度表现 |
99s | 因此选用了燃油效率更高的涡扇引擎,且未配备加力燃烧室 |
104s | 一旦使用 AMX 参加空战 |
106s | 飞行员们会发现虽然速度和机动表现都称不上一流 |
110s | 但非常容易驾驭,充满飞行乐趣 |
113s | 加速至极速要花一段时间 |
115s | 一旦速度成功提升,存能表现也非常优秀 |
118s | 不过需要提醒一点:它的机翼强度并不高 |
122s | 在超过 1000 千米/时进行机动 |
124s | 很容易导致翼面过载断裂 |
127s | 因此最好不时确认速度是否接近临界点! |
135s | AMX 在翼尖为来袭的敌机备好了礼物 |
139s | 2 枚全向攻击空对空导弹如果应用得当 |
141s | 几乎能稳定拿下 2 个击杀 |
145s | 导弹耗尽的情况下还有可靠的火神炮可用 |
148s | 当然 AMX 的备弹并不如美制重型战机那么充沛 |
152s | 但拿下 2-3 个击杀应该还是足够的 |
158s | 对地攻击性能更是无可挑剔 |
161s | 这架沙漠之风的挂载能力达到了 3.5 吨 |
164s | 对于这样一款小身板战机来说可谓相当惊人了 |
167s | 再小的信鸽也能带来足够“重磅”的消息! |
169s | 对地攻击时的主要选择应当围绕制导炸弹 |
173s | 我们推荐您携带 4 枚 GBU-12 和 2 枚 GBU-16 |
178s | 还可以携带热成像瞄准吊舱 |
181s | 让战机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
183s | 同时还能在敌方防空系统射程之外闲庭信步 |
188s | 别忘了这架攻击机的翼尖可是能挂载 2 枚空空导弹 |
191s | 用于应对偶发的空战情况 |
193s | AMX 撒哈拉沙漠之风易于上手、乐趣十足,同时性能在线 |
198s | 这款攻击机真正有实力在地面上掀起火焰风暴! |
213s | 时间回到 1940 年,英法两国面对德国闪电战攻势败下阵来 |
218s | 战争已经近在咫尺,美国开足马力为盟国生产武器 |
222s | 欧洲的这场战争狂潮很快将波及全世界 |
226s | 位处南洋的英联邦属地澳大利亚也不例外 |
230s | 当局预见澳洲也将遭到日军进犯 |
233s | 因此着手紧急武装部队动员起来 |
236s | 澳大利亚自行设计坦克的努力失败后 |
239s | 不得不向母国要求援助 |
242s | 1940 年 8 月,皇家炮兵军官沃特森上校启程前往澳洲 |
248s | 他中途到访美国,与在当地 |
251s | 考察外国坦克设计经验的澳大利亚使团汇合 |
254s | M3 中型坦克为澳洲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
258s | 而这一观感后来在澳洲自行设计坦克时 |
260s | 决定将布局设计为传动前置+后置动力 |
262s |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265s | 设计师们还参照 M3 布置了自产坦克的装甲 |
269s | 当然不是一比一临摹的: |
271s | 澳大利亚的坦克设计没有采用车体炮架 |
274s | 而是传统的单炮塔布局 |
277s | 直至 1941 年春季前,设计团队都在忙着敲定技术规格 |
282s | 工程师与军方最终达成共识将车重控制在 25 吨水平 |
286s | 应达到 60 毫米等效装甲防护 |
289s | 配备 350 马力发动机 |
292s | 行程需要达到 240 千米 |
294s | 坦克将装备 2 挺维克斯机枪与 1 门 2 磅炮 |
298s | 后者是玛蒂尔达与瓦伦丁系列的主炮 |
301s | 当然,设计要求肯定不止这点内容 |
305s | 其他的比如严格限制车体宽度 |
307s | 以兼容铁道平板运输车 |
310s | 新坦克被命名为“哨兵” |
313s | 军方希望至少生产 500 辆该型坦克组建多个装甲师 |
317s | 同时交付时间越快越好 |
319s | 1942 年 8 月交付 300 辆肯定不是什么难事吧? |
323s | 实际上,澳洲人在实现这一目标时遭遇了不少大麻烦 |
326s | 光是制造浇铸车体所需的模具就延误了大量时间 |
329s | 生产出来的首批坦克部分装甲强度不符合要求 |
332s | 引擎更是频发过热 |
334s | 此外,澳洲当地的工业能力无法支撑军方的胃口 |
338s | 无论计划有多美好,首辆符合标准的卫兵坦克 |
341s | 走下生产线已经是 42 年 7 月的事情了 |
345s | 首月产量最多也只能达到几十台 |
349s | 但前面的研发工作毕竟没有白费 |
351s | 即使以 1942 年的标准,这款澳洲坦克也还是相当不错的 |
355s | 当然它在很多地方要逊于德国或苏联设计 |
359s | 但和当时尚大量存世的早期设计比如 |
362s | 四号坦克与早期型 T-34-76 还是可以一决高下的 |
366s | 哨兵坦克的主要缺陷在于 2 磅炮配置 |
369s | 还好工程师们为其重新设计了武器配置 |
373s | 最强的哨兵坦克是配备 17 磅炮的 A,C,IV |
377s | 火力已经和萤火虫甚至早期型百夫长处于同一水平 |
381s | 为了容纳这门巨炮自然需要换装新的炮塔设计 |
384s | 与更大直径的座圈 |
386s | 尽管哨兵的设计取得了成功,军方最终只订购了 65 台 |
390s | 而不是先前规划的数百辆 |
393s | 部队剩余的载具需求则由 M3 中型坦克 |
396s | 和其他作战载具所填补 |
398s | 即便澳洲人解决了坦克的量产问题 |
400s | 他们手搓的这款本土坦克也不再有后续需求了 |
403s | 哨兵系列坦克最终于 1945 年停产 |
421s | 本期节目我们的战术小队来到了滑雪胜地好好放松一番 |
424s | 同时为玩家们展示阿尔卑斯冰风谷地图的制胜策略! |
428s | 这一次我们将以北方为例 |
430s | 为大家带来建议与作战技巧 |
435s | 第一种情形下,小队应当选择左侧出生 |
438s | 开局后一路向南驻守 F2 区域的乱石丛 |
441s | 队员采取不同阵位,压制两边出口同时改善索敌视野 |
445s | 但先别忙着下坡: |
446s | 敌方第一波攻势很快就将到达,耐心等待一会 |
451s | 打退敌人这波攻势将避免 |
452s | 进攻隧道战区的友军腹背受敌 |
455s | 这样一来友方队伍将更容易拿下 A 点 |
458s | 一旦完成防守任务 |
460s | 队员们就能下坡前往地图中央部位 |
463s | 在靠近 B 点前兵分两路 |
465s | 同时从两侧对战区形成合围 |
469s | 敌人此时大概率在忙着 |
471s | 抵挡我方的正面攻势 |
473s | 因此从背后发动突袭应该不会遭遇太大抵抗 |
476s | 接下来进入地峡区域,将岩石作为临时掩体 |
480s | 其中一名队员应当前去占领中央战区 |
482s | 另一名玩家则负责在教堂附近占据防御点位进行掩护 |
489s | 第二种情境下,两名玩家应该率先向中央战区发动进攻 |
493s | 双方选择不同出生点,取最近道路前往 B 点 |
497s | 途中注意敌方一侧的动向 |
500s | 时刻留心交火线有没有敌方目标的身影 |
503s | 其中一名队员应当前往靠近战区一侧的山丘设伏 |
506s | 为另一名进入战区的玩家提供掩护 |
509s | 成功拿下战区后先别急着跑开: |
511s | 沿着地图第 5 行占据防守位置应对敌人第二波攻势 |
515s | 一旦周围的敌人清理完毕,就有较大余地了 |
518s | 小队的下一个目标是 C 点 |
520s | 平行进发前往东北部位的村落 |
523s | 其中一名成员沿着中央大路开进 |
525s | 向战区缓慢进发 |
528s | 另一名队友则从敌方一侧绕过村子 |
530s | 切断对方退路 |
532s | 一旦这个战区也落入我方手中 |
535s | 就到了找准掩体防守敌人反扑的时候了 |
543s | 还想让我们分析哪一张地图?敬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
546s | 与此同时让我们来回答您的疑问 |
562s | 第一条问题来自玩家 Matej Pavlík: |
566s | “为什么开启相关选项后座舱视角下还是看不到飞行员?” |
570s | 你好 Matej!这有可能是画质选项较低导致的 |
574s | 选用低画面选项将不会渲染飞行员以节约机能 |
578s | wolfmikk 问道: |
580s | “所有国家可研发的 F-4 中哪一款最厉害?” |
584s | 你好 Wolf Mikk,之前我们进行过横向对比 |
588s | 就在第 337 期节目! |
589s | 有空可以去看看我们的详细分析 |
592s | 另一条问题来自 The biggest Star Wars Fan: |
595s | “能不能告诉我哪一架鹰狮有巴西空军涂装?” |
600s | 你好,游戏中目前还没有加入巴西涂装, |
604s | 但您可以去 LIVE.WT 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自定义涂装! |
607s | LIVE 站点有大量用户创作内容供您免费下载 |
612s | Juho 留言到: |
614s | “也许应该允许玩家通过头部跟踪操纵直升机炮塔?” |
618s | 你好 Juho!我们的游戏提供相关功能! |
620s | 直升机炮塔会自动跟踪视角指向 |
624s | 今天的最后一条留言来自 Flea Taxi: |
627s | “我觉得最厉害的虎式坦克应该是虎 P 指挥型 |
630s | 毕竟同样在 5.7 它的正面装甲是其他老虎的两倍。” |
634s | 你说得对,虎 P 指挥型正面装甲的确相当厚实 |
638s | 足够抵挡同分房大多数坦克炮的打击 |
642s | 但这辆坦克仍然存在其他防护弱点 |
647s | 比如车体两侧仅有 80 毫米的“肩膀”部位以及车长指挥塔 |
651s | 以上便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正在收看的是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制作的《射击场》节目 |
655s | 下期节目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下午 4 点 |
658s | 或美国东部时间正午时分播出 |
661s | 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启用通知功能 以免错过下期精彩内容 |
664s | 有空的时候可以试试集齐所有科技树的谢尔曼 |
667s | 给我们的视频点个赞,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建议 |
669s | 让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