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1 year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 欢迎观看《射击场》 |
---|---|
7s | 本期节目我们为您带来了: |
9s | 历史一页:LOSAT 艰难的炼成之路 |
13s | 兵器研究:顶级红外空空导弹大比拼 |
17s | 以及钢铁巨兽:重型“空天战机” |
31s | 本次冬季更新加入的一系列顶级战机中 |
35s | 有一款还没有为观众们详细进行介绍 |
37s | 在前期节目中我们略微涉及了其导弹武备 |
40s | 现在是时候来观摩机体本身的情况了 |
42s | 本期主角是幻影 4000,或者简称“超级幻影” |
51s | 上世纪 70 年代,法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蓬勃发展 |
56s | 力争自主研发第四代战斗机 |
60s | 如今名扬世界的幻影 2000 最初的定位是多用途轻型机 |
64s | 而我们身形彪悍的重型机主角幻影 4000 |
67s | 则主要承担争夺制空权的空优角色 |
70s | 轻重方案采用相同的设计构造并行研发 |
74s | 因此在外观上多有相似之处 |
76s | 甚至给人的感觉是,法国工程师们 |
78s | 单纯只是放大了机体然后把名字乘以二而已 |
82s | 既然能省事,为什么不采取这样直接的方式呢? |
91s | 机体结构放大势必导致重量提升, |
94s | 因此工程师们为幻影 4000 配备了 2 台涡扇引擎 |
97s | 开启加力燃烧室时的总推力达到了惊人的 20000 kgF |
102s | 这样一来,这架超级幻影的推重比甚至比 |
106s | 轻量级的幻影 2000 还要更胜一筹 |
107s | 因此可别小看了它的加速能力与极速性能! |
111s | 拜大型三角翼布局所赐,机动方面的表现同样优秀 |
116s |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推荐与轻型战机格斗 |
119s | 当然,和其他重型机缠斗还是轻轻松松的 |
126s | 超级幻影的空对空武器涵盖了 |
128s | 游戏中飞行员们所熟知的一系列法系导弹 |
132s | 其配备有雷达制导的超级 530D 用于中远距离交战 |
137s | 以及红外制导的 R550 魔术 2 用于近距离格斗 |
142s | 顺便一提,这架超级幻影在加挂副油箱时 |
145s | 能够携带更多的格斗空空弹 |
147s | 最大挂载数量多达 8 枚 |
149s | 尽管增幅不大,但仍然创下了游戏中的新纪录! |
153s | 在后面的兵器研究环节 |
155s | 我们将深入介绍这款法兰西神器 |
158s | 与此同时,让我们来看看它在对地支援方面的表现 |
165s | 幻影 4000 主要的对地配置由重型航弹 |
168s | 与 4 枚激光制导空对地导弹构成 |
172s | 前者更适合用来对付威胁程度更低和静止目标 |
176s | 如埋伏中的敌方坦克或聚集成团的敌人 |
179s | 高达半吨的装药刚好能摧毁集群目标 |
183s | 对地导弹命中目标所需时间更短 |
185s | 因此我们推荐优先用来对付敌方防空系统和机动中的目标 |
191s | 幻影 4000 的表现绝对不负众望 |
194s | 是游戏中法国空战科技树战斗机分支当之无愧的后继者 |
199s | 扩增的机体也许对机动造成了些许不利影响 |
203s | 但火力升级带来的巨大优势绝对不容小觑 |
217s |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 |
220s | 正在寻求反制苏联装甲载具的全新方案: |
224s | 要求新设计应当廉价、适于大批量生产 |
226s | 同时配备复合装甲与主动防御系统 |
230s | “先进反坦克武器系统”计划 |
232s | 似乎很有发展前景 |
235s | 该方案要求用轻型载具平台搭载低成本导弹系统 |
239s | 预定目标既包括现有设计还有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威胁 |
243s | 沃特公司负责首款导弹的研发工作 |
247s | 其成果就是 80 年代初期的“超高速导弹” |
250s | 该款武器计划用于 A-10 雷电 II 攻击机, |
253s | 作为一款高性能反坦克武器装备 |
256s | 开发目标还包括降低成本提升作战效能以取代 |
260s | 小牛空对地导弹和陶氏一类的反坦克导弹系统 |
263s | 工程师们主要从减少制导部件所需的电子元件入手 |
266s | 以及着重提升导弹的速度表现 |
270s | 导弹的最高速度最终达到了超 1500 米/秒的惊人水平 |
273s | 足足是陶氏的五倍! |
276s | 项目持续进行改进,直到苏联解体 |
279s | 空军方面决定中止研发 |
280s | 陆军则接手继续下去 |
283s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 1997 年左右开启了动能导弹项目 |
288s | 国防部希望到 2003 年时生产 12 套系统共 144 枚导弹 |
293s | 但随着时间流逝,研发项目的主要目的发生了改变 |
297s | 苏联坦克已经不再被视为主要威胁 |
299s | 军方将重点转移至提升先头部队的火力方面 |
304s | 而新一代轻型载具平台的武器方案则恰逢良机 |
307s | LOSAT 导弹的有效交战距离超出了主流坦克炮的射程 |
312s | 以高超音速飞行的导弹更是能轻松突破敌方防御系统屏障 |
316s | LOSAT 于 2002 年 10 月在得克萨斯州进行了测试 |
320s | 洛克希德方面预计生产 12 套发射装置与 108 枚导弹 |
324s | 历经 2 年与期间无数次试射后 |
327s | 测试团队成功在夜间击毁了一辆移动中的 M60 靶车 |
330s | 还在城市环境下近距离击毁了目标 |
333s | 测试结果相当成功, |
335s | 但导弹最终还是未能进入批量生产: |
338s | 尽管最初的研发目标中定下了低成本的要求 |
342s | LOSAT 武器系统还是太贵了,构造也过于精密 |
346s | 还有开发轻量级型号的计划 |
348s | 指标中的最高速度超过 2000 米/秒 |
351s | 但这一方案最终也被放弃了 |
354s | 尽管研发团队最终并没能实现构造简单 |
357s | 成本低廉同时具备高作战性能的目标 |
359s | 但在 LOSAT 研发过程中开发的先进技术 |
362s | 最终在其他项目上转化出了成果 |
380s | 应评论区观众的要求, |
382s | 本期兵器研究环节将对游戏中顶级战机最优秀的几款红外空空弹 |
386s | 进行横向对比 |
388s | 让我们先请节目嘉宾出场! |
391s | 名单上装备最广泛的导弹是美国的 AIM-9M 响尾蛇 |
396s | 瑞典型号又称 RB 74 (M) |
400s | 配备矢量喷口的苏联 R-73 空空导弹也将同台竞技 |
404s | 接下来是独一无二的法国马特拉 R550 魔术 2 |
409s | 以色列派出怪蛇 3 参赛,中国装备的型号称为霹雳-8 |
413s | 日本带来了游戏中最新锐的 AAM-3 空对空导弹 |
421s |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各款导弹的最大射程 |
424s | 您也许认为对于红外格斗弹而言,这一性能无关紧要 |
427s | 但在追击敌方目标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430s | 我们将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测试: |
432s | 导弹载机和靶机都保持 1000 km/h 左右的速度 |
437s | 在 1000 米高度飞行 |
439s | 法国导弹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
441s | 它最多只能赶上 3 千米的目标 |
444s | 响尾蛇和 R-73 的结果要好一些 |
448s | 达到了 3.5 千米 |
451s | 以色列的怪蛇 3 将上限再延伸了 300 米; |
454s | 测试结果最为优秀的还是日本最新锐的 AAM-3 |
459s | 在测试环境下 |
460s | 导弹能够稳定追踪目标飞行 4.5 千米之远,然后才会失稳 |
468s | 我们也可以换成迎头攻击的情况继续测试 |
471s | 但排名结果大致还是相同的 |
473s | 红外空空弹在迎头攻击时的表现 |
476s | 主要受限于导引头的性能 |
480s | 参赛选手的锁定距离参数大致相同 |
486s | 这种情况下机动性能相对更重要一些 |
490s | 不同自动驾驶仪配置使各款导弹拥有不同的的过载能力 |
494s | 但这也不是最关键的要素 |
496s | 实战中最关键的性能指标是翼面可用过载 |
500s | 以及高过载机动下的存能表现 |
504s | 让我们再进行一次测试 |
505s | 这一次双方高度速度不变, |
508s | 但迎头进行攻击 |
510s | 同时靶机以最大 9G 过载进行机动 |
513s | 看起来结果与先前追尾测试 |
516s | 得出的结果相当一致 |
518s | 法国导弹依旧以 4700 米的有效射程垫底 |
523s | AIM-9M 和 R-73 系列略胜一筹,达到了 5200 米 |
528s | 怪蛇系列的存能表现更好,在 5400 米处命中目标 |
533s | 日本的 AAM-3 则再次以 5750 米的成绩领先 |
542s |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R-73 仍然是近距离格斗 |
546s | 环境下的绝对王者 |
547s | 在配备有燃气舵控制面的加持之下,R-73 对 |
551s | 以高角速度机动的目标具有绝佳效果 |
554s | 苏联导弹高超的机动性能必须结合头盔瞄准具 |
558s | 才能完全发挥出来 |
563s | 但飞行性能之外的关键性因素还有很多 |
566s | 部分先进技术能够赋予额外的性能加成 |
570s | 以抗干扰性能为例: |
572s | 只有以色列的怪蛇 3 缺乏相关能力 |
575s | 致使导弹的实战表现略微落后 |
577s | 日本与美国的空空导弹配备有无烟发动机 |
581s | 使得敌人更难察觉发射过程 |
584s | 无标记作战模式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优势 |
589s | 其中您最爱的导弹是哪一款?敬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
592s | 与此同时,我们来回答观众在评论区的留言提问…… |
609s | 第一条问题来自 Phantom: |
612s | “等等,难道 F-15 的推重比 |
615s | 不是比 1 更高的 1.17 吗?” |
619s | 你好 Phantom!机体重量也是决定性因素 |
622s | F-15A 开启加力燃烧室时能够产生 17000 kgF 的推力 |
628s | 但不同的挂载情况与燃油携带量下 |
631s | 机体自重会在 13 至 30 吨范围内波动 |
634s | 因此不同情况下的推重比自然会在 1 上下变动 |
639s | Bawesomeo8 问道: |
641s | “在各自分房权重内表现最好的豹豹是哪一款?” |
645s | 你好!我们认为是 2K、2A4 和 2A7 型 |
651s | 这当然并不是说其他豹系列主战坦克就弱势了 |
653s | 所有豹子都很酷! |
656s | 另一条留言来自 jakob jahn: |
659s | “米格-21 SPS-K 最佳对空武器是哪一款?” |
664s | 你好 Jakob!没错,的确很难抉择 |
667s | 我们尝试列出一些搭配选项好了 |
668s | 第一种方案:4 枚雷达制导 R-3R 导弹 |
672s | 用来迎头攻击相当不错 |
675s | 多数敌人都不会想到在次顶级分房会遭遇雷达弹 |
678s | 不过以米格-21 的雷达想要在低空锁定敌方目标还是挺困难的 |
682s | 因此最好多带 2 枚红外制导 R-60 导弹 |
687s | R-60 的性能更好,当然也并不完美 |
691s | 加挂机炮增加前射火力也值得推荐 |
694s | 不过要牺牲干扰吊舱为代价就是了 |
697s | Mika 留言: |
699s | “Gaijin 确实需要修正苏-27 机头 IRST 观瞄的位置了。” |
704s | 你好 Mika,你指的是 IRST 光电传感器应当偏向右侧布置对吗? |
707s | 现实中光电设备的确改换了位置,但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
711s | 早期型号的苏-27,包括游戏内的这一款 |
714s | 其 IRST 传感器就是中置的 |
718s | 今天的最后一条评论来自 Iroquois101: |
721s | “你们能用鹰狮和超级幻影表演眼镜蛇机动吗?” |
725s | 你好!当然可以试试,但结果肯定不像苏-27 那样精彩 |
729s | 这两款飞机的最大攻角都不超过 90 度 |
732s | 以上便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正在收看的是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制作的《射击场》节目 |
736s | 下期节目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下午 4 点 |
738s | 或美国东部时间正午时分播出 |
742s | 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启用通知功能 以免错过下期精彩内容 |
745s | 别忘了向辛辛苦苦打出核弹的对手致以敬意! |
748s | 给我们的视频点个赞,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建议 |
750s | 让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