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1 year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 欢迎观看《射击场》 |
---|---|
8s | 本期节目我们为您带来了: |
9s | 历史一页:“黑死神”的光荣接班人 |
13s | 军械工厂:专业战斗轰炸机家族 |
17s | 以及钢铁巨兽:主战坦克口径之王 |
34s | 巨龙召唤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
37s | 距离解锁最终奖励只有一步之遥! |
39s |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来探讨全新的奖励载具以及其独特机制 |
42s | 帮助玩家们顺利上手这款主战坦克 |
44s | 活动主角名为 292 工程 |
52s | 外观上来看具备典型的苏联设计风格 |
55s | 但有一点绝对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
59s | 看看这根长到离谱的炮管吧! |
62s | 没错,这就是这辆坦克的主要卖点了: |
64s | 152 毫米 LP-83 滑膛炮 |
69s | 其他主战坦克也许能达到同样的口径 |
72s | 但这门巨炮发射弹丸时的初速绝对无人能敌 |
75s | 292 工程配备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
79s | 零距离最大可穿透 700 毫米的装甲! |
84s | 游戏中的穿甲记录此前一直由豹 2 系列把持 |
87s | 但它们显然得为后来者让出位置了 |
90s | 而新来的 292 工程的分房权重较低 |
93s | 完美回避了顶级的重甲单位! |
96s | 这门 152 毫米炮在实战中能够稳定击穿 |
101s | 任何敌方单位的正面防护 |
105s | 当然了,获得这样的神力自然要付出部分代价: |
108s | 装填 152 毫米级别的炮弹并非易事 |
114s | 即使使用自动装弹机也需要耗费 10 秒钟的时间 |
116s | 待发弹药架打空后的装填时长更是漫长 |
124s | 玩家们在看到 30 发弹药 |
126s | 都位于车体“轮盘”内觉得采用了传统轮盘装弹机设计 |
129s | 这样的第一印象当然不能说错…… |
130s | 但这款装备采用了分装弹设计 |
133s | 还有一部分自动装弹机机构位于炮塔后部 |
135s | 尾舱仅容纳有 16 发药筒 |
138s | 考虑到这一情况,我们认为最合适的弹药配置 |
140s | 是携带 17 枚弹药: |
143s | 1 发位于炮膛内,其余 16 发为待发弹 |
149s | 292 工程现实中并未实现量产 |
153s | 因此游戏中出现的型号保留了原型车的主要特征 |
157s | 与 T-80BV 不同的是,这辆原型车首上并未披挂反应装甲 |
161s | 炮塔也仅有配重块 |
166s | 用于模拟反应装甲的大小与重量 |
168s | 配重块本身提供不了太多防护,因此只能依靠基甲 |
177s | 292 工程可谓不走寻常路的典型 |
180s | 当其他顶级主战坦克都力求实现性能均衡时 |
183s | 这一设计却为了提升火力而倾尽全力 |
186s | 因此这辆载具的定位 |
188s | 更贴近自行反坦克炮: |
190s | 用作火力支援时的表现无可置疑 |
192s | 但独力突破或单车突击时的表现就乏善可陈了 |
196s | 不过只要能成功驯服这头巨龙 |
198s | 您就能换取 292 工程获得相当不一般的高级房体验 |
203s | 体会用全游戏最高穿深炮弹 |
206s | 大杀四方的极致快感 |
223s | 伊尔-2 是红军空中力量的绝对中坚 |
226s | 没错,这款飞机粗糙得像是临时拼凑而成…… |
229s | 没错,早期型号仅为单座布局…… |
231s | 但是在卫国战争初期一片混乱形势中 |
234s | 这些对地攻击机对战局所产生的影响 |
236s | 可谓举足轻重! |
238s | 苏联拼尽全力提升伊尔 2 产量,以至于其他使用 AM-35 引擎的战机 |
243s | 比如米格-3、早期型号的图-2 乃至佩-8 轰炸机 |
247s | 要么改用风冷 M-82 引擎要么干脆终止生产 |
253s | 波利卡波夫设计的 TIS 和 ITP 原型机 |
256s |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未能投入量产: |
259s | 所有发动机产能都供应给了伊尔-2 |
262s | 历史爱好者们可能会发问: |
264s | 等等,伊尔-2 明明使用的是 AM-38 引擎! |
268s | 你刚刚说的 AM-35 又是从哪来的? |
270s | 实际上这两款发动机并无太大差别: |
273s | AM-38 配备有增压器以提升低空性能 |
276s | 在低空飞行时的推力表现更出色 |
278s | 这正是攻击机典型的作战场景 |
282s | 当 AM-38 的改进工作终于得出成果 |
285s | 引擎能够以稳定水平提供动力时 |
289s | 设计团队终于能够将改进目标转向飞机本身了 |
292s | 发动机舱与飞行员座舱部位设有装甲保护 |
294s | 但自卫机枪手也需要防护 |
296s | 提升挂载能力和航程也不算坏事…… |
299s | 工程师们又怎么会落下气动、速度和机动性能方面的提升呢? |
304s | 啊,还有! |
307s | 需要改进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 |
309s | 这一切都要以换装大功率发动机为前提 |
311s | 备选项包括 18 缸星型发动机 ASh-71 |
316s | 但这款发动机当时还没法投入量产,只能手工打造 |
319s | 此外,ASh-82 有限的试飞结果也表明 |
322s | 风冷发动机无法像伊尔-2 一样 |
326s | 为动力舱布置装甲 |
328s | 后者配备的是细长的直列式液冷发动机 |
331s | 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米库林研发团队身上 |
334s | 他们承诺尽早在 1943 年研发新款 AM-42 发动机 |
339s | 这对于原先采用 AM-38 的机体框架可谓天作之合 |
343s | 伊尔-2 升级型主要围绕新款引擎进行设计 |
346s | 融合了装甲与气动布局方面一系列升级 |
351s | 新战机定型为伊尔-8 |
353s | 不幸的是,试飞工作直到 1943 年秋方才开展 |
359s | 这是由于早期型号的 AM-42 实在是缺陷缠身 |
362s | 在 20 小时的试飞中,伊尔-8 换装了四次发动机! |
368s | 就在工程师们还在处理发动机带来的系列问题时 |
370s | 伊留申设计局已经完成了改进型原型机的设计工作 |
374s | 伊尔系列传统的半埋式起落架换为新设计 |
377s | 机轮能够翻转完全收入机翼部分 |
380s | 新机型的研发进展相当顺利 |
384s | 另一款原型机新增内置冷却系统 |
387s | 进气口重新设计,位于翼根部位 |
390s | 这架战机已经是全新设计 |
393s |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再称之为伊尔-8 了 |
396s | 最后一款原型机设计上焕然一新,已经是伊尔-10 的形态 |
400s | 截至此时,继续生产伊尔-8 已经没有意义 |
403s | 工程师们已经穷尽所有手段 |
406s | 对生产中的伊尔-2 进行改进,而定型名称保持不变 |
411s | 有传言称一些部队的确 |
413s | 对伊尔-2 进行了野战改装换装新引擎 |
416s | 但那就不是本期节目所要介绍的了 |
432s | 有为数不少的战机具备多用途作战能力 |
435s | 但其中只有一些能被称为战斗轰炸机 |
438s | 这些性能非凡的战机能够在两种任务类型之间无缝切换 |
442s | 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介绍规模最大的战斗轰炸机家族: |
446s | 苏-17 以及出口型号苏-22 |
450s | 超过 5 款型号的战机分布于苏联与德国科技树中 |
458s | 让我们先从空战方面讨论 |
460s | 所有苏-17/22 系列的主要对空武器为 R-60 与 R-60M 空空导弹 |
465s | 挂载量一般为 4-6 枚 |
467s | 这一配置足够在多数情况下迎战敌人 |
469s | 但就不要指望用苏-17/22 取得多少对空战果了 |
474s | 与可能遭遇的敌人相比,它们的飞行性能 |
476s | 还是存在短板 |
478s | 因此我们建议加挂 23 毫米机炮吊舱 |
483s | 不同型号拥有的挂载能力不一,最多可加挂 4 门 |
487s | 当然,最大前射火力和导弹挂载需要进行取舍 |
490s | 但额外的前射火力绝对物超所值 |
492s | 苏-17 加挂机炮时的造型像是从机翼下方伸出了爪子 |
497s | 只需要径直飞行,穿过敌机集群 |
500s | 从中挑选最容易得手的目标 |
503s | 面对多门机炮倾泻火力时,敌人是撑不过几秒钟的 |
510s | 苏-17 与 22 系列作为轰炸机的表现则更加亮眼 |
514s | 每款战机可携带超过 4 吨的挂载 |
518s | 与此同时还能维持不错的飞行性能 |
521s | 让我们先从常规挂载说起 |
523s | 战机可选用 100、250 与 500 千克等规格的航弹 |
529s | 而每场战斗我们都选取最大的型号 |
532s | 可挂载数量对于单场战斗绝对绰绰有余 |
534s | 比起小当量航弹来说要好用多了 |
537s | 这一航弹配置适合对付重型目标 |
540s | 尤其是敌方单位在热门地点或战略位置聚集成团的时候 |
543s | 当然了,这并不是苏-17 系列最通用的挂载组合 |
548s | 所有 5 款苏霍伊均可挂载火箭弹 |
551s | 我们自然推荐其中最重量级的几款: |
554s | S-13、S-24 与 S-25 |
557s | 单机作战时最适合用于攻击敌方防空单位 |
561s | 最全能的挂载组合还是机身部位挂载 4 枚航弹 |
565s | 同时机翼搭载火箭弹 |
570s | 苏霍伊家族还有制导武器可供选用 |
574s | 不过其功能相当原始,并不像现代精确制导武器一样方便 |
576s | 苏-17/22 并没有独立的目标指示吊舱 |
581s | 不过最先进的 M4 型 |
583s | 能够搭载威力强大的电视制导导弹 Kh-29T |
588s | 同时无需携带额外的制导吊舱,因此值得一试 |
591s | 需要注意的是,精确制导武器需要的出生点花费更多 |
595s | 战斗中一次也只能携带 2 枚 |
601s | 您驾驶苏-17 或苏-22 时用的最多的挂载组合是什么呢? |
605s | 敬请在评论区与我们一起分享! |
607s | 与此同时,让我们来回答观众留言…… |
624s | 今天的第一条留言来自玩家 Bingos: |
628s | “米格-29G 还是米格-29SMT?” |
632s | 你好 Bingos,德国型号没有额外的内油配置 |
635s | 因此飞行性能更加出色 |
638s | SMT 的航电设备略胜一筹,同时能够搭载对地武器 |
644s | The White Star Chaps 问道: |
646s | “4.7 权重的中国 P-51D 推荐什么挂载配置?” |
653s | 你好!我们推荐采用复合挂载 |
656s | 即 2 枚 1000 磅航弹与 6 枚火箭弹的组合 |
660s | 这一配置能够有效反制装甲单位与防空车 |
665s | 而如果您地带出生点预算不足 |
667s | 也可以单独选用航弹或火箭弹挂载 |
671s | 另一条问题来自 Model master: |
673s | “为什么意大利科技树顶级的鹞式 |
676s | 在雷达告警界面标示为 F/A-18? |
680s | 这是否意味着 F/A-18 |
682s | 未来会加入游戏?” |
686s | 你好 Model Master! |
687s | 显示信息是由于鹞 II 采用了 F/A-18 同款雷达 |
693s | 大黄蜂当然有可能在未来加入游戏 |
697s | 机会和其他现代战机是一样的 |
700s | Uranium98 留言道: |
702s | “米格-29 与苏-27 机鼻起落架机轮后部的罩子 |
705s | 都有什么用途?” |
709s | 你好!跑道上可能存在杂物 |
711s | 而罩子能够防止机轮驶过时飞溅的杂物碎片被吸入发动机 |
715s | 今天的最后一条留言来自 CtRlAlTtAb: |
718s | “表演个钟形机动看看” |
722s | 你好,想法的确不错,这样如何? |
725s | 我们会花点时间练习一下 |
727s | 然后在之后的节目中用单独环节为大家呈现! |
730s | 以上便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正在收看的是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制作的《射击场》节目 |
734s | 下期节目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下午 4 点 |
737s | 或美国东部时间正午时分播出 |
740s | 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启用通知功能 以免错过下期精彩内容 |
744s | 别忘了留下您最喜欢的炮管笑话 |
747s | 给我们的视频点个赞,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建议 |
750s | 让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