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months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 苏联/俄罗斯与中国的高等级步兵战车 |
---|---|
8s | 都有一项关键特点:不走寻常路的武器配置 |
12s | 上世纪 80 年代末,在经过大量实验论证后, |
15s | 苏联设计师们为 BMP-3 原型车搭载了双武器的武器配置: |
21s | 100 毫米 2A70 低压火炮与 30 毫米 2A72 机炮的组合 |
28s | 尽管 2A72 在口径上与 BMP-2 的 2A42 相同 |
32s | 其设计进行了简化,射速也有所降低 |
35s | 使其更适合轻型载具平台装备 |
37s | BMP-3 正式投入量产后, |
40s | 尽管人们对装备的其他创新之处多有争议, |
43s | 但双管武器系统最终还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
46s | 上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采购了该款设计的生产许可证, |
51s | 到 21 世纪初,俄罗斯设计师们研发出了 |
54s | 更加现代化的“瓜园-U”作战模块 |
57s | 搭配升级版的火控系统装备新一代步兵战车 |
64s | 在战争雷霆中共有 3 款载具装备有“瓜园”样式的双管火力系统: |
69s | 苏联 BMP-3、俄罗斯 BMD-4 以及中国的 ZBD04A |
76s | 每一款装备都各有特色, |
79s | 但最终决定其战术策略的无疑还是武器配置 |
85s | 2A72 机炮的性能相对均衡 |
88s | 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势或短板 |
91s | 其射速比美国大毒蛇要略高一些 |
94s | 但相比 2A42 或厄利孔防空炮就完全不够看了 |
99s | 5-10 发短点射可以轻松带走目标乘员或摧毁模块, |
103s | 但真正取得战果还需要后续补充火力 |
107s | 为了确保摧毁目标,最好先瞄准目标 |
110s | 目标中央战斗室开火,再向前移动雨露均沾 |
113s | 最后再来一发炮射导弹将其彻底摧毁 |
115s | 或者反其道而行之,优先瞄准驾驶员瘫痪目标 |
118s | 再清扫车体中央的战斗室位置 |
123s | 说到瓜园系统怎么能少了 100 毫米低压炮这个活宝 |
129s | 其主力弹种自然是拥有不俗飞行速度的炮射导弹, |
132s | 后者的穿深直接洞穿顶级载具的正面装甲也不在话下 |
136s | 行进间发射能力更是让这款导弹的表现锦上添花 |
140s | 这也意味着中俄两国的步兵战车能直接突脸敌方主战 |
144s | 当然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才能得手: |
146s | 导弹飞抵目标需要一定时间, |
148s | 而坦克发射 APFSDS 的还击速度肯定要快得多了 |
154s | 除了用于反制装甲目标的炮射导弹之外, |
157s | 车长们还有高爆弹可用于应对特殊情况, |
160s | 比如用来对付敌方防空系统与轻型坦克, |
164s | 或者尝试剑走偏锋用榴弹给对面来个醍醐灌顶 |
167s | 顺便一提,这套打法配合激光测距仪并 |
170s | 在望远镜视角下手动调整标尺会相当好用 |
178s | 采用动力后置布局的 BMP-3 更加接近一款 |
182s | 以机炮为主武器、偶尔使用导弹火力的轻型坦克 |
186s | 其炮射导弹需要手动装填,时长超过 20 秒 |
189s | 这种情况下机炮自然就成了火力输出的主要担当 |
191s | BMP-3 在狙击阵位之间切换位置以及执行 |
194s | 轻型坦克所擅长的侦察任务时的表现相当出色 |
197s | 举个例子,车长们可以在战斗中正对目标直接发射导弹、释放烟幕、撤退 |
202s | 最理想的目标自然是那些未配备稳定器的火炮轻坦, |
205s | 比如法国的 MARS 15 或德国 DF105 |
209s | 与其他苏联载具不同的是,BMP-3 在山地地图也有不错的表现 |
214s | 其液气悬挂结构让载具能够调整前倾角度, |
217s | 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也能发挥全部火力,比如日本 |
221s | 以及富尔达的反斜面上 |
223s | 它的后退速度也相当灵活,供车长们开火后迅速转移, |
228s | 另配备有热成像观瞄设备应对远距离接战情况 |
231s | 车长们常常陷入选择困难症,只为决定是以机炮为主继续扫射 |
235s | 还是直接向目标补上一发导弹 |
237s | 这当然要根据具体目标与地形决定 |
239s | 在城市巷战地图中,一击必杀是重中之重 |
242s | 而更加开阔的地图则留有更多的机动空间 |
245s | 大致来说,西方第一代主战坦克与轻型坦克只需一发导弹 |
250s | 或是对着侧面来个短点射就能解决了 |
253s | 但苏式设计乃至西方后期型目标通常需要倾注更多火力 |
260s | 尽管武器配置类似,BMD-4 的赛道可是和传统步战车大相径庭 |
266s | 无他,唯机动耳 |
268s | 其大功率发动机能在转瞬之间将轻量级车体加速至 70 km/h |
272s | 甚至前进后退同速 |
275s | 尽管没有什么装甲,其 4 秒自动装填反坦克导弹 |
279s | 以及对空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足以弥补这一缺陷 |
282s | BMD 非常适合偏好打法偏向激进,喜欢开局直接绕侧的玩家们, |
286s | 出奇制胜,将载具自身优势完全释放 |
289s | 另一方面,在长时间苦战中,BMD 的生存概率也会直线下降 |
296s | ZBD04A 则同时结合了两款载具的优势 |
300s | 这款中国步兵战车同样拥有导弹自动装填机制,导弹备弹 8 发 |
305s | 对空目标自动锁定系统,其 30 毫米机炮还配备有 APFSDS 弹药 |
312s | 后者的倾斜穿深相当出色, |
315s | 即使目标坦克侧面带有一定角度也能轻松击穿 |
318s | 充沛的待发导弹数量以及快速装填能力让车长们无需 |
322s | 顾虑节约弹药肆意倾泻火力 |
325s | ZBD 的速度与火力性能与 BMP 和 BMD 接近 |
329s | 同时前置引擎布局带来的生存性能更是直逼西方设计 |
334s | 然而,身为步兵战车自然是无缘耐打王的荣誉了, |
337s | 同时 ZBD04A 没有配备液气悬挂, |
340s | 因此最好还是小心一些为妙 |
345s | 尽管苏系设计的步兵战车生存性能不甚突出,但速度与火力从来都有保证 |
351s | 对于那些战法冷酷、精于计算之道的玩家们尤为合适 |
354s | 您驾驶这类载具的作战体验又如何呢? |
356s | 欢迎在评论区给出您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