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months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7s | 很长时间以来,苏联在 |
---|---|
10s | 舰载机方面一直落后于西方朋友们 |
12s | 美国的航母在二战和越战期间 |
14s | 作威作福大显神通 |
18s | 英国航母也在马岛战争期间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
21s | 而苏联还在苦苦挣扎,重新建设符合新理念的海军舰队 |
26s | 冷战末期,苏联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是 |
30s | 1143 型,代号海东青 |
33s | 用于操作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 |
36s | 苏联还计划建造奥廖尔 |
40s | 级重型载机巡洋舰以操作固定翼飞机 |
43s | 但本方案最终未能修成正果 |
45s | 但海军仍然急切需要一款“传统”舰载机 |
49s | 这类舰载机在战斗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优势显著 |
53s | 在漫长的讨论后,苏联海军决定两条腿走路 |
58s | 而两条路线之间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
60s | 海东青级巡洋舰将接受重建 |
63s | 使其具备起降两款新一代战斗机的能力 |
67s | 轻型米格-29 战斗机及重型苏-27 战斗机 |
71s | 两款战机最终耗费了十数年的时间才完成开发 |
73s | 其中 5 年时间用在了研发苏-27K 舰载机上 |
78s | 为了在航空母舰上起降,苏-27 的原始设计 |
80s | 受到了大幅度的修改 |
82s | 问题在于,海东青级载机巡洋舰只有滑跃甲板 |
86s | 没有传统的蒸汽弹射器 |
88s | 这样的设计源自苏联人对 |
90s | 巡洋舰尺寸和气候适应能力的追求 |
94s | 因此工程师们不得不设法满足对飞机 |
96s | 推重比和稳定性提出的更高要求 |
99s | 飞机的发动机也经过了升级,以改善其短距起降能力 |
103s | 同时,为了满足甲板及机库的空间限制要求 |
106s | 工程师们为新款舰载机添加了折叠机翼的能力 |
110s | 除此之外,新型舰载机机翼面积更大,还配备了一对前翼 |
115s | 用于滑跃起飞及阻拦索降落的特殊设备 |
120s | 以及空中加油管 |
122s | 上述一系列改进使得新型舰载机的重量显著上升 |
126s | 在冷战的最后年月,固定翼重型载机巡洋舰 |
129s | 终于完成建造 |
131s | 而苏-27K 也正式改名为苏-33 |
135s | 即将作为排头兵带领苏联海军大步迈入新时代 |
139s | 与基础型雅克-38 相比,苏-33 几乎全方位遥遥领先 |
144s | 而其主要竞争对手,轻型米格-29K |
148s | 相较之下在操作成本和性能上 |
150s | 可谓乏善可陈 |
153s | 苏联海军终于得到了一款有能力应对现代战争的 |
157s | 多用途舰载战斗机 |
159s | 其各方面性能十分均衡,价格也不算离谱 |
163s | 看上去大家都有着光明的未来,然而... |
166s | 苏联巨人在不久之后轰然倒下 |
168s | 组建航母战斗群的想法被束之高阁,甚至是直接放弃 |
173s | 而为数不多走下生产线的苏-33 |
175s | 则只得留在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上 |
179s | 最终,苏-33 接受了延寿升级 |
183s | 但没有进行深度现代化改装 |
185s | 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搭载苏-33 的航母 |
188s | 可以说不是在维修就是在去维修的路上 |
191s | 随着苏-33 和雅克-141 的到来 |
194s | 苏联舰载航空兵终于让理想 |
198s | 成为了现实t |
201s | 但苏联让他们失望了 |
204s | 那么命运多舛苏-33 在哪里可以发光发热呢?当然是战争雷霆了 |
208s | 与其陆基型号相比,差别主要体现在 2 个可以携带 |
212s | 额外 R-27ER 的外挂点上 |
216s | 除此之外,苏-33 仍然是您十分熟悉的可靠同志 |
219s | 有能力与任何对手正面交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