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1 year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 欢迎观看《射击场》 |
---|---|
7s | 本期节目我们为您带来了: |
9s | 历史一页:奔向和平的瑞典轰炸机 |
13s | 专题节目:全新特技机动入门 |
17s | 以及钢铁巨兽:速射谢里登 |
32s | 战斗通行证“空降神兵”赛季正在全面进行中 |
35s | 是时候介绍赛季的主要奖励——载具部分了! |
38s | 我们就从为赛季冠名的这辆坦克说起: |
42s | 有请著名空降突击坦克“谢里登”的特殊改装版本 |
47s | ——M551/76! |
51s | 距离谢里登在“烈焰飞箭”版本更新中加入游戏 |
55s | 已经过去 8 了 |
57s |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
59s | 谢里登在当时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
62s | 它是游戏中首批搭载反坦克导弹的载具 |
65s | 是当时美国轻坦分支的顶级载具…… |
68s | 甚至在坦克足球中也作为球员出镜! |
71s | 时至今日,M551 差不多快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
74s | 不如借此机会对这辆经典装备做一番回顾! |
84s | M551/76 的主要特点是用 76 毫米炮替换了原来的发射器 |
89s | 整体火力方面的确有所下降 |
91s | 但载具的分房权重也相应更低 |
95s | 实际上,“新”主炮配置其实也没什么新奇的 |
98s | 玩家们很容易就能认出这是另一辆轻型坦克 |
102s | M41 沃克猛犬所配备的同款主炮 |
105s | 其可选弹种也大致相同 |
107s | 主力弹种其一是脱壳穿甲弹 |
111s | 穿甲威力接近 300 毫米 |
114s | 足以击穿所遭遇大多数敌人的正面装甲 |
118s | 举例来说,这门 76 炮能够无压力击穿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 |
122s | 乃至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部位 |
124s | 当然 APDS 弹药也有着后效相对贫弱的缺点 |
129s | 使用脱壳弹药时,最好能够了解目标乘员 |
134s | 弹药架以及其他关键部件所在位置进行针对打击 |
137s | 另一款主力弹种则是 |
139s | 被帽穿甲弹 (APBC) |
142s | 这一弹种也没有任何装药 |
145s | 不过其大小与质量决定了弹头穿透装甲后能带出大量破片 |
149s | 相对良好的后效使其在绕侧或攻击敌方轻甲单位时尤为有效 |
154s | 坦克同时还配发有高爆弹 |
157s | 非常适合用于打击敞篷目标 |
159s | 但全车弹药携行量不幸只有 23 发 |
163s | 对于这样一门高射速主炮而言相当贫乏, |
165s | 因此车长们必须自行取舍 |
168s | 战斗中是否要携带 HE 弹药 |
171s | 此外,这辆美制轻坦在车顶配备有勃朗宁大口径机枪 |
175s | 用来对付敌方轻装甲防空车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
182s | 新谢里登在其他方面与我们所熟悉的那款越战装备别无二致 |
187s | 它的机动性能足够优秀,能够抢先到达关键点位 |
190s | 与遍布 IV 级的重甲单位相比 |
193s | 谢里登的机动性能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
195s | 但其装甲依然为原先的铝合金轻甲 |
198s | 面对敌方火力的威视可以说是一戳就破 |
201s |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车长们不要在敌人视线中多做停留 |
204s | M551/76 还沿袭了火炮双向稳定器的基础配置 |
209s | 车长们永远能够抢占先机,决定战斗走向! |
223s | 有说法称游戏中瑞典的 B 18 轰炸机其实是容克斯的产品? |
228s | 这一说法从何而来,又是怎么传播开来的呢? |
232s | 无论如何,另一项问题更值得注意: |
234s | 瑞典当初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要制造这一装备呢? |
238s | 轰炸机是无可置疑的进攻型武器, |
241s | 然而瑞典在 20 世纪上半叶一直以中立国地位自居 |
245s | 并没有谋求过对外扩张的行动 |
248s |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装备轰炸机,背后的经过又是什么样的? |
250s | 让我们为您详细道来: |
252s | 瑞典军方一开始并没有急着自行研发快速轰炸机 |
256s | 当其他军事强国在拼尽全力赶超对手的设计时 |
259s | 瑞典空军高层显得坐怀不乱: |
262s | 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吧!我们已经装备有 B 3C 了 |
265s | 尽管这时瑞典的轰炸机机组主要通过 |
268s | 为遇险舰艇投放救援物资的方式积累经验 |
271s | 不过他们飞得相当稳当,机体也坚实可靠 |
274s | 这个偏安一隅的宁静地带似乎也不需要更厉害的装备了 |
278s | 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后, |
280s | 瑞典工程师的研发重心也放在战斗机上, |
283s | 只分出了一小部分精力用于研发新款前线轰炸机 |
288s | 出乎意料的是,这正是 B 18 的出众之处: |
293s | 其研发过程按部就班地落实 |
295s | 没有出现赶工导致的种种缺陷 |
299s | 瑞典研发团队完美把握了战争早期 |
302s | 出现的设计思潮: |
304s | 即双引擎战机应当具备多用途作战能力 |
307s | 以轰炸机作为初始定位的战机也应当衍生出 |
312s | 俯冲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夜间战斗机 |
315s | 侦察机乃至飞行指挥中心 |
318s | 瑞典工程师们参考多款同类型设计 |
322s | 发掘每款设计的优劣之处并进行客观分析 |
326s | Bf 110、Potez 630 以及芬兰缴获的佩-2 |
331s | 都被认为在吨位和火力方面存在缺陷 |
333s | 容克斯 Ju 88 比预想的要更大更重 |
337s | A-20 和 B-25 在高空飞行时会出现问题 |
340s | 顺便一提,瑞典当时雇佣了大批美国设计师 |
343s | 有关美制战机的信息正是从他们口中获得的 |
345s | 各位观众想必已经猜到了接下来的发展: |
346s | 瑞典人并不只是想打造一款堪用的战机而已, |
349s | 他们力求在每个方面完善自己的设计艺术 |
351s | 换句话说,他们在有意识地寻找 |
353s | 双引擎多用途战机的最佳设计路径 |
357s | 甚至还效仿苏联的伊尔-2 为战机增设装甲…… |
362s | 您也许已经猜到了这样精益求精结果会如何了 |
363s | 首批配备仿自美国普惠公司设计星型发动机的 B 18A |
369s | 直至 1944 年夏季方才正式装备 |
372s | 当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 |
375s | 接下来是配备大功率 DB605 发动机的 B 18B |
382s | 其飞行性能相当出色,军方立即在其基础设计上 |
385s | 研发了 T 18 鱼雷轰炸机 |
388s | 同系列所有战机都具备航空侦查能力 |
392s | 潜力简直无穷无尽! |
394s | 萨博公司的研发团队还在没日没夜地研发新款夜间战斗机型号 |
397s | 该款战机计划配备一款可靠的雷达系统 |
401s | 也许是美制雷达,或者从德国人那里搞一台来? |
404s | 这当然要取决于具体性能与报价,不过…… |
407s | 真的有必要吗?哪一个国家会在夜间空袭瑞典? |
411s | 瑞典自己的飞行员也不会主动去轰炸其他国家的领土 |
414s | 他们更愿意开着飞机为遇险的海员投下救生筏和救生衣 |
418s | 直到 1957 年海难救援仍然是瑞典空军的常规训练科目 |
422s | 空军甚至还回绝了萨博公司使用 |
426s | 喷气式引擎替换活塞引擎的提案 |
428s | “不需要!”他们说,“反正还能用,何必多此一举?” |
446s | 在早前的节目中,我们用苏-27 为大家示范了 |
450s | 著名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
453s | 不少观众在学习之余还不尽兴,还提出了 |
456s | 其他几种特技机动希望我们能进行展示 |
458s | 其中呼声最高的莫过于“钟形机动” |
462s | 为什么不现在就来尝试一番呢? |
467s | 这一特技机动具体由谁发明 |
471s | 以及首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都还尚不明确 |
473s | 原作者姓甚名谁?一开始的规范如何?都还谜影重重 |
477s | 不同的人为这一机动赋予了不同的名字 |
482s | 而我们所能掌握的信息也相当少: |
484s | 首先,这一机动早在活塞机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
488s | 第二点,大家一度认为喷气机无法完成此项机动 |
494s | 那么,我们就先从二战战机开始进行示范吧 |
498s | 以日本的“疾风”为例怎么样? |
500s | 其相当适合用于特技表演,战机涂装也很相称 |
507s | 让我们开始吧! |
508s | 首先,我们需要垂直向上飞,耗尽全部速度 |
512s | 失速后保持机尾向下的姿势缓慢“下沉” |
515s | 接下来有两种方式继续: |
517s | 第一种方式需要压下机头,重新俯冲加速 |
522s | 第二种方式则需要在加速前先打个滚 |
526s | 两种方式都将在节目中进行展示! |
532s | 最好是先爬升至 1000 米左右的高度 |
536s | 为之后的俯冲机动留出余地 |
538s | 速度保持在 400 km/h 左右,以便尽快减速 |
542s | 增大节流阀,以接近 85 度的仰角一路上升 |
546s | 然后降低节流阀进行减速…… |
549s | 等到速度降到几乎为零时,然后…… |
553s | 向前推杆! |
554s | 让飞机迅速转入俯冲,剩下只需要改平就可以了 |
559s | 让我们再试一次 |
561s | 重复开始的几个步骤,在空中接近静止状态…… |
564s | 但在最高点处拉动操纵杆,让飞机“后空翻” |
569s | 这样就完成了第二种方式 |
571s | 对滚转操纵多加训练,你也能像 |
575s | 航展上的飞行员一样顺利使出钟形机动! |
582s | 关于这一机动的历史,有一点不容忽视 |
586s |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人们一度认为只有活塞机才能表演钟形机动 |
590s | 而喷气式引擎在极限攻角以及速度接近于 0 的情况下 |
594s | 几乎无法正常工作 |
595s | 不过事实证明这一看法并不正确 |
598s | 尽管历史上首位驾驶喷气机进行钟形机动飞行员的名字不得而知 |
601s | 但有一个日期在特技飞行史上留下了深重的烙印 |
605s | 1988 年范堡罗航展期间,试飞员阿纳托利·科沃丘 |
609s | 驾驶米格-29 首次在公开场合表演了喷气机钟形机动 |
614s | 在此之后,喷气机的此类机动也被称为“科沃丘之钟” |
621s | 具体方式和活塞机如出一辙 |
623s | 也是拉起机头至接近垂直状态,耗尽速度,然后…… |
628s | 将飞机改入俯冲状态即可 |
633s | 敬请在评论区分享您驾驶喷气机进行钟形机动的成功经验! |
637s | 有其他机动希望我们能够示范,也欢迎留言! |
640s | 与此同时,让我们回答评论区的玩家提问…… |
657s | 第一条问题来自玩家 Cigi: |
661s | “垂直于 A-10 座舱下方的机身部位有一个电子设备 |
664s | 它的具体用途是什么?” |
668s | 你好 Cigi!这是一款名为“铺路便士”的传感器 |
671s | 一般用来追踪地面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 |
675s | Stealthy Shot 留言道: |
677s | “请给雅克-141 发放 4 枚 R-27ER 或 ET 的配置吧” |
683s | Stealthy Shot,你可真是个隐身高手哈! |
686s | 雅克-141 所能携带的顶级导弹数量 |
688s | 存在上限是机体设计所固有的限制 |
691s | 与游戏出于平衡性而进行的削弱无关 |
694s | 增程型 R-27 比原型导弹尺寸更大,因此外部挂架无法进行搭载 |
700s | 另一条问题来自 Skinny Snorlax: |
703s | “挑战者 2 系列炮管末端的鳍状凸起是做什么用途的?” |
707s | 你好 Snorlax!这其实是一个炮口校准装置 |
711s | 许多现代主战坦克都有装备 |
713s | 它能够捕捉到受热不均匀等因素导致的 |
717s | 最微小的炮管形变 |
719s | 并在火控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补偿 |
723s | luca_tale 问道: |
725s | “常规热焰弹和增强热焰弹配置有何区别?” |
730s | 你好,Luca!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一次性发射的干扰弹数量更多 |
735s | 能够提升规避成功的几率 |
739s | 今天的最后一条留言来自 Jeb724: |
743s | “等到了合适的时间,能以那架单翼返航的 F-15 为主题 |
745s | 制作一期“历史一页”节目吗?” |
750s | 你好 Jeb!这段故事确实足够精彩! |
752s | 我们会在后续“历史一页”环节中进行介绍的,感谢您的创意! |
757s | 以上便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正在收看的是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制作的《射击场》节目 |
761s | 下期节目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下午 4 点 |
764s | 或美国东部时间正午时分播出 |
767s | 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启用通知功能 以免错过下期精彩内容 |
771s | 别忘了耍个桶滚机动! 给我们的视频点个赞,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建议 |
775s | 让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