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1 year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5s | “阿提拉之子”版本更新为游戏中的 |
---|---|
9s | 雷达告警相关机制带来了不少变动 |
12s | 今天我们就为您介绍雷达告警新机制的详细内容 |
17s | 我们对告警系统进行变动的主要目的是 |
21s | 还原相应装备的真实性能: |
23s | 所有型号的雷达告警装置在历史与全真模式下 |
27s | 都拥有独立的探测波段与运行模式 |
30s | 街机模式出于简化操作的考虑则保留了原有机制 |
35s |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理论部分 |
37s | 要想让雷达告警装置发挥作用 |
39s | 敌方雷达的波段就必须处在告警装置的探测波段范围内 |
42s | 我们已经为游戏中各款雷达告警装置添加了探测波段范围 |
46s | 在内构预览模式下将光标移至飞行员就能查看相关信息 |
50s | 如果想了解雷达波与告警系统具体的互动方式 |
54s | 对双方的各项参数进行交叉对比即可 |
58s | 需要注意的是,雷达告警装置会对探测范围内所有雷达做出反应 |
62s | 无论敌我归属 |
64s | 此外,如果您的战机飞入 |
67s | 跟踪其他目标的雷达波照射路径,也会触发告警 |
72s | 尽管雷达实际锁定的并不是您 |
75s | 部分情况下,这套系统也会造成误解 |
79s | 比如近距离格斗时,即使战机 |
82s | 处于雷达照射路径旁边甚至侧后方位仍有可能触发锁定告警 |
86s | 这与雷达工作时发出雷达波照射目标的 |
89s | 不只有所谓的“主瓣” |
92s | 还会有向两侧的“侧瓣”乃至后方散射有关 |
96s | 当然,主瓣方向发射的雷达波 |
99s | 强度肯定要高于侧面的旁瓣与后向散射 |
103s | 但在近距离的情况下,其强度仍足以 |
106s | 触发锁定告警 |
108s | 除此之外,所有型号的告警装置在接收方向上也有限制 |
112s | 比如来自载机正上方 |
115s | 或正下方的雷达照射可能就无法触发告警 |
118s |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开发团队还原雷达旁瓣与后瓣的目的 |
122s | 肯定不是为了让机载告警装置探测到奇怪方向的散射雷达波 |
127s | 故意整蛊玩家 |
128s | 这一机制主要还是为了让雷达在低空时的表现更贴近现实: |
134s | 正如之前我们介绍雷达系统的视频中所提到的,旁瓣波会被地面反射 |
139s | 对雷达的接收功能造成影响,进而限制雷达在低空的表现 |
143s | 不过展开谈就离题了,还是回到告警装置变动方面来 |
147s | 部分早期型号的告警装置如苏-7B、幻影-3E、F-4C 与 F-14A |
155s | 装备的型号无法判断载机是否遭到锁定 |
158s | 因此告警面板仅显示探测到信号及其方位 |
161s | 但不会显示表示锁定的虚线,飞行员们也不会听到警报声 |
165s | 更加先进的告警系统则更加接近旧有机制 |
168s | 战机遭到雷达跟踪时,告警面板将会 |
172s | 以虚线连接辐射源的形式告知飞行员锁定情况及方位 |
175s | 同时还会标注“敌锁定”信息 |
178s | 全真模式下,脉冲-多普勒雷达发射的信号 |
181s | 无法被早期告警系统所探查 |
184s | 在我们先前提到的几款装备早期告警装置的战机之外 |
186s | 意大利 F-104 ASA 型也失去了部分探测能力 |
190s | 历史与街机模式下 |
192s | 所有传感器仍能接受脉冲-多普勒雷达发出的信号 |
195s | 但将无法分辨辐射源的具体型号 |
199s | 表面看来,雷达告警装置全面重制 |
203s | 削弱了不少战机的感知能力 |
205s | 不过实际上相关变动只对老旧型号的战机有负面影响 |
208s | 现代化设备获得了全新作战能力 |
211s | 部分新锐系统在捕获到雷达信号后 |
213s | 除探测信号源方位以外还具备其他功能: |
218s | 此类设备能够对辐射源进行实时追踪、 |
221s | 通过告警面板图标提示辐射源的相对移动情况 |
225s | 此外还能够对新出现的威胁信号进行优先圈注 |
229s | 新功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信号源识别 |
234s | 所有雷达告警系统可大致分为 3 类 |
238s | 第一类能够截获雷达信号但无法识别信号源类型 |
242s | 第二类能够辨别信号源大致类别 |
246s | 装备有这一类设备的战机在雷达告警面板下方列出了威胁类型 |
252s | 比如,AI 就是“对空拦截雷达”的缩写,信号源可能是战机 |
256s | PD 代表了“脉冲-多普勒雷达” |
258s | SAM 代表“地对空导弹系统” |
261s | AAA 则意为“防空炮” |
264s | 您可以在“操纵帮助”界面查看威胁类型缩写的含义 |
268s | 按 F1 开启帮助界面 |
271s | 点击右下角的“雷达告警装置威胁类型”即可查看 |
275s | 当然,这些系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
277s | 如果探测到多台雷达的信号源 |
279s | 那么将很难判断雷达信号的具体来源 |
283s | 第三类告警装置则解决了这一不便 |
287s | 它们可在环形图标中标注信号源的具体类别 |
290s | 让飞行员了解威胁程度 |
292s | 不过请注意,即使是最先进的告警装置 |
295s | 仍然有可能将相邻的多台雷达合并辨认成同一台 |
299s | 最先进的雷达告警系统的功能 |
302s | 则还要更进一步: |
304s | 它们能够检索预录数据分辨信号源的具体型号 |
307s | 最大程度赋予飞行员战场感知能力 |
309s | 不过请注意存在一款雷达同时装备多型战机的情况 |
313s | 因此告警界面显示的载具型号可能并不准确 |
316s | 比如 F-16A、F-16C 与 F-4EJ 改 |
322s | 在告警界面都会显示成“F-16” |
325s | 雅克-141 则会被标示为米格-29 |
328s | AV-8B+ 因其雷达型号而标注为 F-18 |
332s | 而后一种战机甚至还没在游戏中正式出场 |
335s | 另一项现代化告警装置独有的功能是 |
337s | 一次性截获多个雷达信号并同时显示 |
341s | 此外还能够探测到半主动雷达弹 |
343s | 跟踪目标时的引导雷达波照射情况 |
345s | 以及导弹发射平台传达的指令信号 |
349s | 这类告警装置将显示“敌导弹”发进行警告 |
352s | 提醒飞行员立即采取规避机动 |
356s | 希望我们的机制教程没有做得太冗长无聊! |
359s | 更多问题请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我们将尽力进行解答 |
364s | 如果有什么反馈建议,也欢迎进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