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 1 year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 欢迎观看《射击场》! |
---|---|
8s | 本期节目我们为您带来了…… |
9s | 历史一页:中国第四代战机 |
14s | 战术小队:征服新地图 |
17s | 以及钢铁巨兽:美国明星自行火炮 |
31s | 是时候介绍为秋季第二次版本更新 |
33s | 冠名的全新载具了 |
36s | 有请美国传奇自行火炮,M109 |
41s | 一辆全能载具,真正的战争之王! |
43s | 本期节目的主角是来自美国科技树的 M109A1 型 |
47s | 不过我们所介绍的大部分内容 |
48s | 对于其他四个国家 |
51s | 装备的衍生型号也同样有用 |
54s | 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这位新成员…… |
56s | 其主武器为 1 门 155 毫米榴弹炮 |
59s | 主炮俯仰角为 -3 至 +75 度 |
64s | 车顶还配有一挺大口径高射机枪 |
67s | 引擎与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前部 |
70s | 驾驶员位置就在动力舱旁边 |
71s | 另外 5 名乘员全部位于炮塔内 |
74s | 弹头与药包在战斗室内四散分布 |
78s | 自行火炮类载具近来已经成为“钢铁巨兽”环节的常客 |
82s | 这自然是有充分理由的: |
84s | 自行火炮通常拥有优秀的主炮与大威力大口径弹药 |
87s | 只需命中一发就能把所遇到的敌人送回车库 |
91s | M109 也不例外 |
97s | 战争雷霆玩家们对于 155 毫米这个口径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 |
102s | 对于相关弹种自然也不会陌生 |
105s | M109 的主力弹种是 M107 榴弹 |
106s | 装药当量为 9 千克 TNT |
111s | 一发这样的劲爆礼物正中敌方炮塔无异于下了死咒 |
114s | 让任何与之交战的敌人都胆战心惊! |
117s | 在常规榴弹之外我们建议您带上几发近炸引信榴弹: |
120s | 有了它们就可以驱赶恼人的敌机,或是给掩体后的敌人来点意外惊喜 |
127s | 主炮正是 M109A1 区别于其他火炮的核心优势: |
131s | A1 型配备有一门长管火炮 |
133s | 身管倍径达到 29 倍,而基础款 M109 与 G 型只有 23 倍 |
139s | 很难说这两款主炮配置是否真的有高下之分 |
142s | 美国与英国 M109A1 的弹道特性更好 |
145s | 在中远距离交战时更加方面 |
147s | 而短身管火炮的弹道无疑更弯曲 |
149s | 适合在近距离越过掩体直接攻顶敌方目标 |
153s | 各型火炮的实战表现自然取决于各自车长的水平与玩法策略 |
161s | M109A1 型的射速表现相对突出 |
164s | 对于防护薄弱的载具而言,装填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 |
173s | M109 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则与一般榴弹炮车别无二致 |
176s | 尽管略显平庸的性能数据,加之缺乏真正的独门绝技 |
180s | 可能为游玩体验增添了些许挑战 |
182s | 但在经验丰富的玩家手中 |
184s | M109 仍旧能够散布毁灭、收获丰厚战果! |
202s | 越南战争结束至 80 年代初的这段时间里 |
205s | 战斗机航空工业经历了一场剧变: |
209s | 战术定位进行了洗牌,气动理论开始反思探索 |
213s | 美国、苏联与欧洲的飞机设计师们你追我赶 |
217s | 争相推出各种激进设计 |
219s | 相比既有设计进行了大胆的飞跃 |
222s | 其中有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多用途作战能力的 |
224s | 能够在数十千米外对地空单位精确定位实施打击的 |
229s | 同时还轻盈敏捷拥有良好操控性能 |
232s | 这些战机:幻影 2000、F-16 |
236s | 以及米格-29 后来被统称为“第四代战斗机” |
241s | 但是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 |
242s | 航空业锐意进取的国家中似乎少了中国的身影 |
246s | 在 1974 年的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 |
250s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
253s | 而在 1979 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没有扮演重要角色 |
257s | 直到 80 年代中期,世界才从只言片语中得知 |
261s | 中国制造了一款新型三角翼布局截击机 |
265s | 或许是参考了米格-21,要么是苏-15…… |
269s | 但是这样的战机真能算是一款现代化装备吗? |
272s | 甚至朝鲜都在 80 年代末期从苏联进口了米格-29 |
277s | 并进行了部分生产 |
279s | 时间进入 90 年代,国际局势天翻地覆 |
282s | 中国与俄罗斯在航空合作方面重修旧好 |
286s | 事情的全貌直到这时方才浮现: |
288s | 消息如霹雳划过夜空: |
290s | 原来中国一直以来都装备有 |
293s | 自主设计的第四代战斗轰炸机! |
295s | 新战机早在 80 年代下半叶就已大量生产 |
297s | 并批量列装部队! |
300s | 这款战机正是歼轰-7,又名飞豹 |
303s | 尽管在外观上与外国装备有些相似 |
307s | 但其内核却是独到的国产设计 |
310s | 其研发工作早在越南战争结束后就已展开 |
313s | 它的诞生历时良久,艰苦卓绝 |
316s | 来自空军与海航相冲突的指标让设计工作难上加难 |
321s | 专家们对战机未来用途的构想如拼图般汇聚起来: |
325s | 这是机鼻部分,明显受到了 |
327s | 从埃及获得的苏制米格-23 的影响 |
330s | 航电设备与美国在越南被击落的鬼怪 |
334s | 与 F-111 战机上搭载的型号又有些相似 |
338s | 这些战利品被仔细收集起来,反复研究 |
341s | 改进升级,然后以国内工业能够实现的水平进行生产 |
346s | 引擎方面吸纳的就更多了 |
348s | 中国工程师们博采众长,充分借鉴了英国、美国 |
352s | 与苏联的设计,利用可获取的一切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
357s | 但是气动设计则完完全全是国产设计 |
361s | 飞豹的气动布局不可能借鉴于外国装备,这点再明显不过了 |
366s | 设计工作完全由国内自主独立完成 |
369s | 飞豹这一成功设计意味着中国不只是 |
371s | 摸到了尖端战机研发的门道 |
374s | 中国设计师们登堂入室,从此自成一派 |
377s | 对于四代机俱乐部,中国也许姗姗来迟 |
381s | 但没有人胆敢轻视这个后发先至的参赛者 |
385s | 许多人不由得陷入深思 |
388s | 既然中国有能力在短时间内 |
393s | 几乎零基础打造一款第四代战斗轰炸机 |
396s | 同时成功将歼轰-7 项目 |
400s | 保密长达近 10 年之久 |
403s | 明天他们又会拿出怎样惊人的设计? |
405s | 更重要的是,又有哪一款神秘装备至今仍不为人知? |
425s | 我们的战术小队对游戏中旧有地图已经十分熟悉 |
428s | 也与大家分享了不少相关战斗经验了 |
431s | 如果让他们置身于陌生环境中又会是什么样呢? |
434s | 掌握全新佛兰德斯地图的制胜方法不是什么坏事! |
438s | 这一次我们的小队将在北侧出生参加战斗 |
441s | 由于地图布局大体对称,如果您选择在南方出击 |
445s | 只需将操作翻转即可! |
450s | 在情境 1 中,两名坦克手均选择西侧出生点 |
454s | 沿地图左侧发动突袭 |
456s | 一名成员沿着前线最外围的山坡推进 |
459s | 另一名玩家选择第二线东部位置 |
463s | 这一布置让小队能够从两个方向突袭 A 点 |
466s | 并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解决第一波敌人 |
470s | 在此之后一名队员应立即前去占领战区 |
473s | 在冷战版本的佛兰德斯地图中 |
475s | 有一架运输机坠毁在战区内 |
479s | 您可以爬到残骸上面伏击前来进攻的第二波敌人 |
482s | 权重较低的地图这里会是一架飞艇 |
486s | 它的残骸也能够提供良好的掩护 |
488s | 小队的下一个目标是地图中央的 B 点 |
491s | 小队成员沿铁路线两侧平行向东推进 |
494s | 铁路线南侧的玩家应该格外谨慎 |
497s | 利用好行进路线周围的战壕与工事 |
500s | 在敌方一侧地图隐蔽行踪 |
502s | 如果不幸还是被敌方发现了 |
503s | 北侧的队友也能及时赶来支援 |
506s | 一旦抵达地图中部,小队成员应当从两侧接近战区 |
510s | 这一地带遍布掩体,因此轻易冒进并不是好主意 |
514s | 两名玩家应该小心检查每个角落 |
516s | 要么把敌人解决干净,要么向友军回报位置、 |
521s | 一旦战区确认清空,北侧队员就进行占领 |
524s | 而南侧队员重返地图的敌方一侧 |
527s | 拦截敌方可能的后续攻势 |
529s | 一般的战斗也许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们的小队可不愿意止步于此 |
533s | 他们继续向东推进,在地图东部的赛道处汇合 |
537s | 这一地带可利用的掩体数量相比中部要少得多 |
541s | 因此也更容易攻克 |
543s | 在必要情况下,这一进攻方式也可运用于地图西侧 |
546s | 以此让敌军持续处于压力之下 |
549s | 迫使他们在战区间疲于奔命 |
556s | 第 2 种作战情境种,双方选择不同出生点出击 |
559s | 这一次初步目标是中央战区 |
562s | 小队成员从不同方位环绕城镇,发动钳形攻势 |
566s | 从不同方向逐一肃清街道 |
569s | 有条不紊地利用好自己的阵地消灭敌人 |
572s | 在占领中央目标点后,小队越过铁路 |
576s | 穿过战壕区域向西进发 |
578s | 队员尽量采取不同道路,避免同时遭受伏击 |
582s | 小队成员间保持最佳间距 |
583s | 以此合力肃清更大范围内的敌人,同时保持交叉掩护能力 |
587s | 这座战壕迷宫最终将把我们的小队带往 A 点侧翼 |
592s | 理想情况下的进攻 |
594s | 将在友军配合下对 A 点侧翼发动进攻 |
597s | 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
599s | 但这毕竟是随机匹配,计划真正执行顺利的情况相当少见 |
604s | 我们的队员通常能指望的只有另一名队友 |
607s | 在这种情况下从侧面接近战区时 |
610s | 小队队员应该互相靠近,全程沟通敌情 |
614s | 确保不会出现单名队员独自面对大批敌人的不利情况 |
618s | 当战区终于落入友军手中 |
621s | 小队将再次出击,前往 |
623s | 方便控制前线通路的区域占领阵地 |
627s | 比方说,E2 与 E4 区域 |
629s | 就拥有对敌方一侧的良好视野 |
634s | 您对佛兰德斯怎么看?下期节目又想看哪张地图?欢迎分享! |
638s | 与此同时,又到了我们回复评论区观众留言时间: |
655s | 今天的第一条留言来自玩家 Panzer_exe: |
659s | “AJ 37 和 AJS 37 有什么不同?” |
664s | 你好 Panzer,希望你的名字不是病毒! |
667s | AJS 37 引擎推力更高,能够携带 |
670s | 更多的空对地与空对空导弹 |
672s | 对空配置包括全向格斗弹 |
675s | Ishikat 问道: |
677s | “有办法变更回放模式下 WASD 视角的移动速度吗?” |
683s | 嘿 Ishikat,是的,的确可以 |
685s | 前往设置选项 → 观战视角 |
688s | 变更视角移动轴的增益参数即可 |
692s | 我们还要补充一句,这一菜单对于 |
695s | 经常使用回放功能录制视频的玩家相当有用 |
698s | 另一条留言来自 cool7boy: |
701s | “德国科技树获取难度最高的勋章是哪一款?” |
705s | 你好 cool boy,很难说哪一枚勋章是最难获得的 |
709s | 一切都取决于玩家自身,他们的玩法策略 |
712s | 偏好的游戏模式,以及对于勋章的追求程度 |
715s | 如果您为自己设定了目标要拿下某一枚勋章,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
719s | 您也可以在个人资料页点击勋章选项卡 |
722s | 查看每枚勋章对应的游戏内成就 |
726s | Sasin 留言道: |
728s | “M26(以及 T26)的最佳摆角度方式是什么?” |
733s | 你好,Sasin!M26 的最佳迎敌角度是 30-40 度 |
739s | 以这一角度迎敌能够显著加大首上与首下装甲的等效厚度 |
742s | 而不至于暴露过多侧面装甲 |
746s | 顺便这也是个向您介绍防护分析功能的好机会 |
750s | 防护分析功能可以方便地在车库内模拟载具装甲被弹情况 |
755s | 最后一条留言来自玩家 hiLARRYous: |
758s | “我这周末试了试 WarThunder mobile,感觉很有意思。” |
763s | 你好,很高兴您不用电脑或者游戏机 |
766s | 也能够领略战争雷霆游戏的乐趣! |
769s | 感谢您的好评! |
771s | 各个版本的游戏正是因为玩家反馈和建议才变得更好 |
774s | 以上便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正在收看的是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制作的《射击场》节目 |
779s | 下期节目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下午 4 点 |
781s | 或美国东部时间正午时分播出 |
785s | 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启用通知功能 以免错过下期精彩内容 |
788s | 别忘了飞越隧道的时候换成第一人称视角 |
792s | 给我们的视频点个赞,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建议 |
794s | 让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