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欢迎观看《射击场》!
8s 本期节目我们为您带来了:
9s 历史一页:T-54 的异父异母亲兄弟
14s 军工研究:苏联主战坦克弹种解析
18s 以及钢铁巨兽:米格的艰难炼成之路
30s 既然我们已经体验过了新进加入的活动载具……
34s 为什么不换换口味,回顾游戏中的那些经典款,
37s 拭去机身上的灰尘,回想起初见的快乐时光呢?
40s 比如……这架战机,就你了!
43s 该机由朝鲜战争期间的功勋战斗机改造而来
46s 继续在苏军中承担对地攻击任务
48s 它就是米格-15bis ISh!
56s 这款攻击机拥有 2 处与翼面相融合的大型固定挂架,
59s 与原版战斗机型号简洁的翼型构造可谓大异其趣
62s 这样的布置显然无助于改善气动特性,
64s 但其实也没有拖太多后腿:
66s 米格-15bis 自身飞行性能就足够优秀
71s 外置挂架带来的额外阻力
73s 轻松就被强劲引擎的推力所抵消了
76s 这具动力之心在起飞时能够产生足足 2500 千克力的澎湃动力!
81s 现代战机已经教会了我们大就是好的人生哲理,
84s 但相信我们,这样的水平在 50 年代初已经相当不错了
91s 优秀的推重比表现则是一切战术的核心
94s 也是飞行员们制定战术时首要倚赖的内容
96s 战机的爬升率不俗,存速性能也很好
99s 使得这架米格战机天生适合 B&Z 与能量战术
103s 当然回转格斗也不落下风,
105s 如果能诱使敌人一同爬升,那么赢面就更大了
107s 螺旋爬升乃是米格-15 的究极制敌战术!
111s 但这架飞机并不以滚转效率见长,
114s 因此有必要尽量避免这样的危险动作
117s 战机的武器配置也值得说道说道
120s 前射火力为单门 37 毫米机炮与 2 门 23 炮的组合
124s 用来对付巨大笨拙的轰炸机当然是不错
127s 但面对更加轻巧敏捷的战斗机就需要相当高超的技巧了
131s 需要稳抓稳打以及钢铁般的意志才能胜任
134s 每当目标进入瞄准环时,您也许会自言自语:
137s “提前量差不多了……”,“还差一点点……”
141s 然后一扣扳机,一半的备弹就随风消逝啦!
143s 但其实真正击落目标只需要几发炮弹就足够了
145s 必须承认的是,这一组前射武器
147s 算是少数几款需要花费精力才能上手的配置
153s 陆空联合作战模式才是这款
155s 米格-15 攻击机真正发挥实力的舞台
157s 相较原始型号,其炸弹载荷更大
160s 但这并不是米格-15bis ISh 的全部精髓
162s 真正独特的还得是 S-1OF 火箭弹,
166s 甚至是倾斜向下布置的!
168s 挂载的这一布置方式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也许有点反常
171s 不过弹道计算机会帮助计算标示出大概落点
174s 其功能与大部分现代攻击机相似
177s 一旦您习惯于这样斜向下开火的开火姿态后
179s 每次出击基本就可以稳定拿下 8 个击杀了
182s 这就是米格-15bis ISh 的特点……
186s 上手这架载具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妙的艰难时刻
188s 不过一旦适应了战机的脾性……
192s 这架完美战机和背后的无尽潜能尽在您的掌控之中!
203s 当您听到“T-54”时,联想到的一定是高大威猛的苏联五对轮
207s 远销世界各国、被誉为坦克中的 AK 的那款经典设计
209s 但在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设计师们也开发了一款名称相近的坦克:
214s T54 系列原型车
215s 与名扬四海的苏联坦克不同的是,美国 T54 原型车相当小众
220s 一般只有装甲车辆爱好者和军事专家才有所了解
223s 这段故事本可以有所不同,倘若设计团队实现了既定目标
227s 这一系列原型车设计本可以大放异彩、有所作为
231s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军方面就意识到
233s 有必要研发新一代坦克替换巴顿系列
236s 当时该系列除 M48 之外的大部分型号 (M46、M47)
239s 均发源自 M26 潘兴的设计
241s 后者更是在研发工作完成之前就落后了
244s 在新兴破甲弹药的助力下,巴顿算是获得了火力升级
248s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解决之道
249s 陆军方面迫切需要一款装甲更厚、主炮更强力的新型坦克
253s 新一代坦克主炮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便是
256s 105 毫米 T5 坦克炮
259s 该款火炮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里完成研发
262s 为摧毁德国工事、有效击穿虎王坦克而量身打造
265s 高达 65 倍径的修长身管、极高的炮口初速,看起来性能的确不俗
270s 唯一的缺陷在于这门炮采用分装弹,同时也太大太重了
274s 为此特意开发了使用定装弹的轻量化版本 T140 火炮
279s 工程师们成功将其塞进了中型坦克,甚至还设法配备了装弹机
284s 后者在设计海军舰炮的自动装填机制时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288s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法国人甚至将这套
291s 装弹机结构成功应用在了 AMX-13 轻型坦克上!
294s 这一特性如果在美国设计上缺席那未免也太面上无光了
297s 新一代美国坦克也必须配备自动装弹机!
301s T54 原型车采用了两片式摇摆炮塔设计
305s 火炮相对于上半部分炮塔固定
306s 这一布局让火炮能够固定处于装填位置,简化装弹机设计
310s 但也带来了其他问题
312s 比如摇摆炮塔很难保证内部空间的气密性,无法布置三防系统
315s 此外,主炮每次开火后车组成员都需要转动弹轮
319s 需要切换弹种时的操作就更加繁琐了
323s 设计团队此后又耗费了数年时间力图改进整套机制的可靠性
327s 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328s 其中炮塔密闭性不足的问题最为棘手:
333s 美国军方高层认为接下来的战争很可能会是核战争
336s 这样一款漏气的坦克可没法适应未来战场
339s 因此 T54E1 计划最终还是遭到了终止
343s 此后还有将新款火炮装配至另一款
347s 采用常规炮塔布局与人力装填原型车的尝试
349s 但军方对第二款原型车也不看好
352s T54 迅速让位于 T95 系列原型车,
356s 但即使是更加新锐的后者也未能修成正果
358s 几年后,美军终于迎来了新一代坦克
362s 变革终于到来了……
364s 装备有英制 105 毫米 L7 坦克炮的 M60 坦克入役
367s 此后几十年美国陆军装甲力量的中坚就此确立下来
371s 尽管性能出众,配备 T140 主炮的 T54 原型车
375s 最终还是未能扬名世界,就此埋没在历史长河中
378s 但研发人员的心血并没有白费:
380s 数年之后,M60A1 正式公布
383s 其棱角分明的炮塔外形,恍惚间又穿越回了 T54E2 的时代
402s 钢针、导弹,装药劲爆的,大力穿甲的……
407s 您所能想到的几乎每一类弹药,苏联主战坦克都能发射出去
411s 该怎样将这样的广度为车长们所用呢?
413s 在战斗中究竟该携带哪些弹药?
415s 今天我们就以苏式主战坦克设计最新锐的后代
417s 来为您展开解析!
423s 我们先从尾翼稳定破甲弹开始说起
426s 毕竟在顶级房横行的爆炸反应装甲和
428s 复合装甲面前,此类弹药可以说是毫无用武之地
431s 在研发解锁后续弹种的过程中可以先用 3BM42 顶一阵,
435s 不过解锁 3BM60“针”后还是尽快装备上吧
439s 后者才是我们所要解析的重头戏
444s 顶级苏联钢针穿深最高可达 580 毫米
450s 让我们用实地测试来检验一番
452s 就选用游戏中装甲最厚重的瑞典 Strv 122 作为标靶
458s 500 米算是比较合适的交战距离
460s 目标首下装甲被轻松洞穿
462s 炮塔下方的弱点区域自然也不成问题
465s 但首上部分和炮塔两颊的楔形区域
468s 布置的主装甲带可是格外坚挺
471s 当对方只露出炮塔时,瘫痪对方火炮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478s 或者您也可以转换思路,直接使用 3OF26 狂暴鸿儒
483s 这款经典的高爆弹装药当量足有 5 千克 TNT:
489s 起爆时可以穿透 42 毫米的装甲!
492s 即使最为坚韧的 Strv 122 的炮塔也难以抵挡这样的雷霆一击!
496s 现在我们可以瞄准目标车顶设备与炮塔顶部开火
499s 无需直接暴露自身载具
501s 剩下的工作就交给超压去补足
503s 但假如炮膛里装填着榴弹时
506s 敌人突然杀出,没法精细瞄准炮塔顶部怎么办呢?
508s 这时不妨瞄准炮塔下方尝试炸穿目标车体顶部装甲
513s 高爆弹无法应对远距离交战,这种情况下的缺点不言自明:
517s 初速过低,难以预估提前量
521s 而这时候就轮到无需预估下坠与提前量的弹种出场了:
525s 9M119M1 炮射导弹
528s 这款导弹具备串联战斗部
531s 穿深足有 850 毫米
534s 这样恐怖的威力命中目标产生的毁伤效果
537s 几乎和顶级钢针相齐平
540s 与此同时,炮射导弹容纳的战斗部装药甚至超过高爆弹
545s 可以轻松炸穿炮塔或车体顶部的薄弱装甲
548s 但导弹也存在固有缺陷:
550s 其初速只有 445 m/s,仅达到钢针的四分之一
556s 即使是近距离交战也多有不便
559s 而中远距离下更是让战斗化身漫长等待
562s 更不用提期间还必须持续保持对目标瞄准修正弹道直至命中了,
565s 这么看来炮射导弹也不算主力弹种的理想选择
570s 在装甲单位对决中,导弹只在钢针已经无法有效杀伤目标时
573s 起到自己的作用……
578s 但这种情况其实相当少见
581s 而反制直升机才是炮射导弹的主力战场
584s 连续制导能力使得炮射导弹天生适合此类用途
590s 还有其他内容希望我们为您解析?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593s 与此同时让我们来回答评论区的玩家留言……
610s 今天的第一条问题来自玩家 Makarov:
613s “为什么 M247 在雷达告警界面上会被标识成 F-16?”
619s 你好!这是因为两款装备使用了同一型号的雷达
623s M247 的搜索雷达和 F-16 系列是同款
627s 而雷达告警接收装置通常无法分辨辐射源是地面载具还是空中单位
633s Jacob Hannon 问道:
634s “拉沃契金系列战机引擎与座舱之间这个亮闪闪的环是干什么的?
638s 拉-7 和拉-200 等战机都有这项外观特征
643s 它们的设计用途是什么?”
645s 你好 Jacob!这些环其实是引擎整流罩的定位环
649s 材质为铸造或轧制铝合金,通常不会上色
651s 以维持形状尽量保持不变
655s 另一条问题来自 ScarKhan:
658s “即使全新的核弹系统实装,主机平台
660s 还是得放弃载具才能选择核弹载机出击。”
663s 你好 ScarKhan!历史模式下满足出击条件后
666s 无需放弃当前载具即可驾驶核弹载机出击,这是新系统的特性
670s 只要获得 2000 出生点,
672s 交互界面下方就会显示特殊图标,提示您切换至核弹载机出击
677s Ákos Dobos 留言道:
679s “为什么部分地面载具加速后速度表数字会变红?”
683s 你好!如果您驾驶的载具配备有无法移动中发射的导弹配置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688s 当速度显示为红色即代表当前速度下无法发射导弹
692s 今天的最后一条留言来自 Mathis:
695s “什么时候才能加入隐形战机啊?”
698s 你好 Mathis!它们就在您的眼前!任选一架带回您的基地就好!
703s 以上便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正在收看的是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制作的《射击场》节目
707s 下期节目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下午 4 点
710s 或美国东部时间正午时分播出
713s 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启用通知功能 以免错过下期精彩内容
716s 别忘了泼点水让隐形载具现出轮廓这项实用技巧
719s 给我们的视频点个赞,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建议
722s 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