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冷战的最后时光是攻击直升机发展的黄金年代
9s 美苏两大强国在对先前装备
14s 多用途直升机的使用经验进行总结后
16s 力争打造性能更加突出、能力更为全面的专职直升机
20s 而他们所掌握的尖端科技正是打造完美攻击直升机的有力保障
24s 上世纪 80 年代正是直升机热潮方兴未艾,苏联打造卡-50 与米-28,
29s 意大利山猫、南非石茶隼等经典机型涌现的时代
33s 当然了,法德联合研发的“欧洲直升机”虎式也不例外
39s 苏联高层大多希望打造一款能够身兼多职的全能装备,
42s 而他们的西方朋友们则以
45s 反坦克能力特化的直升机做出回答
48s 西方将领们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钢铁洪流寝食难安
53s 迫切需要一款拒止型装备
55s 在苏军装甲集群进入战场前就将其消灭
58s 当时已经列装的轻型直升机如小羚羊系列
62s 显然无法承担这一职责
67s 新一代直升机的研发工作由欧洲直升机公司负责,
70s 该公司由法国宇航公司与
74s 德国梅塞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合力组成
77s 欧洲决心用所掌握的一切尖端技术
80s 打造最完美的直升机设计
82s 新设计广泛运用复合材料,
84s 在降低雷达反射面基等观测特征的同时赋予直升机优越的机动性能
89s 能够规避最先进的防空导弹打击
96s 研发工作于 1984 年正式启动
99s 但就在数年后,计划进入了停滞状态
102s 法德两国的官僚为了研发经费的分配问题
104s 意见相左,吵得不可开交
108s 最终自然是军方对装备升级的迫切需求
110s 胜过了任何试图缩减开支的争执
113s 而合作研发项目也得以继续推进……
114s 正好赶上冷战结束
117s 虎式直升机的直接竞争对手如俄国的卡-50 与米-28
122s 此时深陷量产工序混乱的泥潭
124s 而欧洲直升机似乎也身处尴尬境地
127s 法国与德国也开始重新考虑
129s 是否有必要继续改进乃至列装这款直升机,
131s 尤其是国际军售市场被海量库存所挤占、虎式出口希望渺茫的情况下
138s 在花费数年时间进行改进后,
140s 虎直的量产工作终于在 21 世纪初展开
144s 原先计划生产 500 架的宏大计划最终只有 200 多架得到落实
149s 而目标客户也改换一新:
152s 西班牙与澳大利亚也购买了升级后的机型
155s 尽管销量不足预期,长久以来的研发工作可算是没有白费:
159s 截至正式列装时,虎直毫无疑问是
162s 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武装直升机之一
165s 而设计团队真正在各方面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170s 数字化航电系统极大地减轻了乘员的工作负荷
175s 同时允许他们能够同时跟踪 4 个乃至更多的目标
179s 机身设计也相当坚实,能够挡下几发 23 毫米机炮炮弹
184s 同时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又将空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88s 此外,工程师们运用一切技巧
191s 尽量降低了直升机的雷达、红外乃至声学特征
195s 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
202s 法德两国与海外用户均依照自己的任务需求,
206s 打造了向不同能力特化的虎直
209s 举例来说,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德国力图打造一款
213s 除反坦克导弹空中发射平台之外性能更加全面的直升机装备
216s 最终成果的挂载类型不仅包括一系列无控火箭弹、、
220s 毒刺空空导弹以及 HOT3 反坦克导弹
225s 德国版的虎直还兼容
228s 泛用性能较强的 TRIGAT 导弹,也就是玩家们所熟知的 PARS 3
233s 这款高精度德国导弹系统具备射后不理能力
237s 在料理敌方装甲单位的同时还能够应对敌方工事
240s 最大射程达到了 5 千米之远
246s 法国虎直基本型又被称为“护卫支援型直升机 (HAP)”,
250s 升级后的版本更名为“护卫破坏型直升机 (HAD)”
254s 后者的主力反坦克武器为美制地狱火导弹,
258s 相比德国型号配备有 1 门 30 毫米机炮
260s 用于反制敌方步兵以及轻装甲单位
266s 西班牙采购了后者,即 HAD 型
272s 而澳大利亚则选择了侦查型号
275s 在采购一系列特化型号以满足各自的任务需求同时,
279s 这两个国家之后还计划以升级套件的形式进一步提升机队的作战效能,
283s 升级项目包括新款航电以及武器系统方面的提升
287s 然而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
292s 本世纪 10 年代末,澳大利亚决定将虎直全数退役
296s 以更加先进的阿帕奇系列直升机加以取代
299s 军方得出的结论是,虎式直升机在
302s 维护与日常运行方面的成本
304s 都要显著高于阿帕奇,
307s 而落后的子系统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不足
310s 澳大利亚军方认定在操作成本低廉之外,
312s 美制阿帕奇直升机在性能上也要高出
315s 欧洲设计一头,
317s 最后的选择自然不言而喻
320s 即便是在欧洲本土,虎直的服役历程也算不上顺风顺水:
324s 德国 PARS 3 导弹的研发与装备历程
327s 相当坎坷
329s 而维持现有机队所要付出的成本
331s 也远高于预期
335s 因此德国取消了将现役机队
339s 升级至 Mk 3 标准的后续规划
344s 德国国防军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内将虎直全数退役,
348s 而法国也只计划继续维持 20 年时间
352s 尽管命运一波三折,欧洲直升机“虎”式
356s 在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仍然不可磨灭
360s 您对这一系列的装备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