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1994 年 3 月末,一款象征着欧洲防务装备实力的图腾
9s 正式首飞:欧洲战斗机台风
14s 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的
17s 飞机制造企业联手
20s 于冷战末期研发了一款
23s 能够符合各自要求的现代战机
28s 出于价格,产品质量或是政治原因
31s 他们不能选择已有的国外产品
35s 只剩下了自主研发这一条路
39s 台风的发展史与其它军用载具截然不同
42s 与绝大部分研发项目相反
44s 台风的开发始于一系列毫无关联的提案
48s 比如,德国当时正在设法用更现代的装备
53s 代替老旧的 F-4 战斗机
55s 作为过渡方案,德国人可以选择对鬼怪进行深度现代化改装
59s 但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则需要研发一款
62s 价格高昂,与 F-15 类似的多用途战斗机
64s 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
67s 也对开发一款新型战机颇有兴趣
70s 在此之前,欧洲国家已经进行过多款飞机的联合研发
74s 例如帕纳维亚狂风多用途战机及阿尔法喷气战斗教练机
79s 因此,再次联合进行新型战机的研发可以说是顺其自然
84s 最终,这架战机的研发工作
86s 在不同阶段得到了近半数的欧洲防务公司的参与
91s 首先,道尼尔以及另外几家公司向德国竞标案
95s 提交了各自的设计方案
98s 随后,英国宇航公司及其德国同行提议
103s 共同研发一款多用途战斗机
107s 不久以后,法国人也决定参与这项研发计划
111s 法国试图将项目的研发向舰载机方向推进
114s 但最终还是决定退出开发案
117s 并自行研发未来的达索阵风战斗机
120s 到了 1986 年,还有四个国家留在新型战机的开发项目之中
124s 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英国
128s 其中英国是研发的主力
130s 其 EAP 技术验证机与未来的量产机型
133s 在技术层面上颇为相似
135s 阿利塔利亚(Aeritalia)公司也做出了相当贡献
138s 这家公司的工程师们负责对狂风生产线进行改造
142s 以进行台风的生产
144s 同时也承担了飞机尾部和航电系统的研发工作
149s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参与项目的各国
152s 最终确定了对下一代战斗机的需求:
153s 一款配备有先进航电系统的
158s 双引擎静不稳定全动鸭翼布局战斗机
161s 尽管台风设计上不是隐身战斗机
166s 但它的进气道仍然采用了降低雷达截面的设计
170s 对战斗机性能指标的关键要求还包括高速机动性能
174s 以及充裕的巡航推力
177s 除此之外,设计师们还期望台风在中近距离上的
181s 导弹空战中都能发挥出同样的实力
184s 同时具备对地打击能力
187s 在开发过程结束之前,苏联巨人轰然倒塌
192s 这一事件导致许多有着广阔前景的军事发展项目被迫终止
196s 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在西方
200s 而台风还算幸运
202s 在首飞 10 年后的 2004 年,台风正式服役
208s 它的生产流程对于军用装备而言极其独特
212s 英国和德国主要负责建造机身
216s 而西班牙和意大利负责机翼和机尾的制造
219s 也就是说,台风战斗机是由欧洲战斗机项目的各个参与国共同制造的
224s 哪怕在成功的联合研发项目里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228s 而上世纪 80 年代开发的各种技术方案
231s 与现今最先进的军用飞机相比也仍有一战之力
236s 尽管台风起步较晚
237s 在国际军售市场上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41s 进入了多个国家的空军服役
244s 比如英国,奥地利,科威特和阿曼





Recent War Thunder Posts

about 22 hours ago - Blitzkrieg Wulf
about 22 hours ago - magazin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