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现代坦克与 20 世纪初期笨拙装甲水柜之间的差距
8s 可不只是装甲布局和武器设计方面的进步而已
11s 长达数十年装甲车辆发展史中所融合的
15s 一系列子系统创新才是推动
18s 坦克战术策略更迭的根本动力
20s 液气悬挂设计的出现使得载具能够自由调节离地间隙
23s 以及前后倾斜角度,绝对算得上是促进战法革新的重大创举之一
28s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番该如何利用这项技术在战局中获得优势
34s 具备液气悬挂的装甲车辆可分为几类
39s 第一类的车体可向任意方向倾斜
42s 这一类包括美国的 MBT-70 与其德国版本,
47s 从 STB-2 开始 (除 90 式之外) 几乎所有日式主战坦克设计、
52s 87 式自行高炮、法国的 AMX-10RC 以及苏联 775 工程
60s 第二类的车体无法向侧面倾斜
63s 包括 BMP-3、BMD-4
67s 通古斯卡防空炮以及日本的 90 式战车
71s 第三类则是只能调整离地间隙的类型
76s 这一类包括 2S25 系列、XM1
80s 以及道尔防空系统
83s 当然也有少数例外:
85s 比如瑞典的 Lvkv 42 防空车就能向前
92s 向后以及向两侧倾斜车体,但无法调整离地间隙
98s MBT / KPz-70 的主炮在默认状态下
103s 就拥有 10 度俯角
105s 而在液气悬挂系统的补偿下还能压得更低
109s 现代装甲车辆设计中只有 HSTV-L 原型车
113s 能在这方面与 MBT-70 叫板
116s 在西奈沙漠这张地图中,有不少险峻的沙丘
119s 而日本与芬兰地图也有不少常人无法利用的险坡
121s 而 MBT-70 在这些地图中的表现可谓如鱼得水
125s 但无论如何,预先规划进攻路线总是没错的
129s 毕竟车组成员全部位于炮塔内,
131s 而炮塔又是全车被弹率最高的地方
135s 此外,这辆坦克炮塔顶部的遥控机炮系统
140s 实在是过于引人注目 —
142s 更不用说还会成为敌方高爆弹攻顶的最佳目标
145s 这样一来,为了尽可能提升作战效能
148s 车长们应当利用手头的一切优势与敌方周旋:
152s 无论是周围高低起伏的地形
153s 适合远距离接敌的高缩放倍率观瞄
157s 以及利用高机动性不断变换位置都能让您占据先机
162s STB 与 74 式战车的玩法策略则与
166s 德美联合研制的 MBT-70 有所不同:
169s 日本坦克的炮塔外形更加圆润,乘员也以常规布局分散在车体各部分;
174s 当然 STB 与 74 式炮塔的正面防护
178s 就其所在权重而言还是相当不错的
181s 因此对于这两者来说,液气悬挂
184s 不仅可用于中距离交战,甚至在近身格斗下也能有所用处
188s 部分炮弹在面对大股东之力时往往会自行偏转甚至弹开
192s 远距离交战才是液气悬挂战术真正的主战场,
194s 74 式能够充分扬长避短,最大化生存能力
198s 不过需要留意的是,74 式战车也只有一个倒挡
202s 使得其在部分情况下难以及时脱身
204s 然而 74 (G) 型相比之下就大有改观了
208s 新式变速箱终于去掉了倒车速度不彰的痼疾
216s 90 式与 10 式则结合了前代设计与
220s MBT-70 的各项长处
223s 也就是坚实的装甲、优异的机动性能
225s 以及出色的观瞄设计,其中 10 式更是配备有高分辨率热成像
229s 顶级房战斗的节奏更快,少有因循守旧的空间
233s 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在调整悬挂上
235s 浪费一分一秒都是不可接受的
238s 但部分点位仍然能为车长们提供优势
242s 比如地图中,10 式在封阻
245s 地图东面的铁路路口时能有不错的表现
248s 在美国沙漠这张地图则可以依托火车站
250s 附近的点位打出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
252s 总的来说,在城镇地图中,适当调整离地间隙
255s 能够有效降低敌方命中载具
258s 防护弱点的几率
260s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么做同样会影响载具加速性能
266s 775 工程则与我们之前介绍的所有载具都大相径庭,
271s 这辆导弹坦克本身就已经足够低矮了
273s 进一步降低车体更是能让它藏身于建筑废墟
278s 小轿车乃至最为隐蔽的地形褶皱里面
284s 对于 BMD-4 以及 BMP-3 来说,液气悬挂提供的优势并不是那么显著
290s 不过这两款载具调整悬挂速度相当快,不会过多影响战斗节奏
295s 对于法国的 AMX-10RC 而言,车长们
299s 即使在调节悬挂之前也应当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再下决策
303s 这当然是因为其主炮缺乏稳定装置
306s 同时与同行相比装填时间更长所致,
310s 意味着车长们在瞄准时必须克服主炮晃动与装填时长的双重干扰
314s 综上所述,液气悬挂系统最适合的应用场景
316s 还是在远距离交战或设置伏击之时
324s 美国的 XM-1 与 XM-803 主战坦克
328s 俄罗斯设计的 2S25 系列轻型坦克R
331s 乃至位于中国科技树的道尔防空系统
335s 都只能调整离地间隙
337s 这一功能能够提升载具丘陵地带的越野性能
341s 同时越壕能力也有所改善
343s 然而与日本 10 式所不同的是
346s XM803 与一众俄国轻坦的装甲防护并不突出
351s 而自行防空炮的装甲就更是聊胜于无了
357s 液气悬挂能够帮助车长们以全新视角
359s 审视熟悉的地图与开火点位,创造更多的机遇
362s 在与敌人交战时夺得先机
364s 并在战局陷入僵持时自信说出:优势在我!
367s 顺便一提,您在驾驶液气悬挂载具时的玩法策略又是什么样的呢?
371s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