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months
ago -
War Thunder. Official channel.
-
Direct link
Transcript (by Youtube)
4s | 欢迎观看《射击场》节目! |
---|---|
8s | 本期节目我们为您带来了…… |
9s | 历史一页:二战末代重坦新标杆 |
13s | 军械工厂:高阶舔地英豪传 |
16s | 以及钢铁巨兽:过量装药享受者 |
28s | “烈火雷鸣”周期活动已经接近尾声, |
31s | 是时候为大家详细介绍活动的主要奖励了! |
34s | 这就是中国实验型自行火炮原型车—— |
38s | PLZ83/130! |
44s | 这款装备与我们熟知的榴弹射手主要区别 |
47s | 在与换装一门长身管的 130 毫米加农炮 |
50s | 主炮俯仰角为 -5 至 +65 度 |
54s | 主力穿甲弹采用了威名赫赫的苏联重坦 |
58s | IS-7 与 279 工程的同款弹种 |
61s | BR-482B 被帽穿甲弹在极近距离的穿深达 300 毫米 |
68s | 一旦成功击穿目标车体,内部近 180 克装药 |
73s | 马上就能让敌方目标粉身碎骨 |
75s | 其装填时间取决于成员技能水平,最快可达 12 秒一发 |
79s | 虽说算不上快枪手,但相比 152 加榴炮毕竟还是快多了 |
84s | 考虑到击穿敌人后几乎不用补枪, |
86s | 这个水平的射速还算是可以接受 |
88s | 弹道特性方面就更让人舒心了:在长身管与大药室合力之下 |
95s | 炮弹初速可达 930 m/s,即使应对一千米外的目标也得心应手 |
99s | PLZ83 未配备稳定器,这点不算太过意外 |
101s | 其顺畅的双机性能使得在移动中也能相对平稳地开火 |
110s | 车体前部容纳有一具 520 马力发动机 |
113s | 可将 PLZ83 驱动至 56 km/h 的极速 |
117s | 虽然算不上一骑绝尘, |
118s | 但还是足够跟上友军的推进步伐 |
122s | 倒车速度自然也是平平无奇: |
124s | 只有 8 km/h 的后退极速多少限制了开火后的容错率, |
128s | 因此车长们在发动攻击前请务必慎重规划 |
136s | 载具的最大短板莫过于生存性能 |
139s | 炮塔虽然外形威武,但装甲厚度仅有 15 毫米 |
143s | 即使大口径机枪也有概率将其击穿 |
146s | 此外,待发弹药全部堆放在炮塔尾部……你们懂得哈 |
152s | 如果您希望尽量降低弹药殉爆的风险, |
155s | 可以试着合理配置弹药减少车体内携行量 |
156s | 只携带炮塔内的待发弹药 |
159s | 以 PLZ83 的射速和毁伤效果而言, |
161s | 即使是打持久战也应该足够了 |
168s | PLZ83/130 当然算不上完美的战士,但小瑕疵也难掩装甲猎手的光环: |
175s | 一方面来说,它仍然保有原先高爆弹重度依赖的部分特性 |
179s | 所有战术全部围绕那门巨炮展开 |
182s | 与此同时,这款装备又不再受限于榴弹射手 |
186s | 在部分作战环境下的限制,灵活度有所提升 |
188s | 在强力穿甲弹的加持之下,这辆自行火炮的行事风格已经相当接近 |
192s | IS-7 等重型坦克,敌人多看它一眼就会爆炸! |
204s | 在 1945 年举行的柏林胜利阅兵期间, |
207s | 德国的街巷见证了苏联钢铁巨兽 IS-3 的雄姿 |
212s | 其圆润炮塔与箭簇形首上的设计 |
215s | 着实给在场的西方盟国的朋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
218s | 上一场世界大战才刚刚平息,国际形势再次陷入焦灼 |
222s | 此时西方国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是苏联 |
225s | 又掌握了一款无懈可击的坦克设计 |
228s | 因此 IS-3 成为了不少后续设计的参照对象: |
232s | 部分设计师得到启发,开始研发更加先进的装甲 |
235s | 其他人则着手开发新一代反坦克武器 |
238s | 英国人在这方面尤为积极 |
241s | 1945 年入役的百夫长坦克装备有 1 门 17 磅炮, |
246s | 对于当时而言威力堪用,但军方显然还不满足 |
250s | 工程师们对 20 磅炮的设计已有了初步概念 |
253s | 预想中的性能将和德制 88 毫米 KwK 43 坦克炮相近 |
258s | 因此研发团队迅速将其投入生产 |
260s | 首辆配备 20 磅坦克炮的百夫长于 1947 年服役, |
265s | 但即使是换装新款主炮后还是无法匹敌 IS-3 的正面装甲 |
269s | 英国人的下一步尝试则是装备有 120 毫米巨炮的征服者重型坦克 |
275s | 其主炮设计发源自美制 M1 重型防空炮 |
278s | 与这一项目并行展开的还有一款自行火炮 |
281s | 口径更是超凡脱俗:足足有 183 毫米 |
286s | 这等尺寸的塑性高爆弹药 |
289s | 几乎可以毁灭当时一切装备,IS-3 自然也不例外 |
295s | 不过最终方案还是得脚踏实地: |
297s | 英国工程师们以 20 磅炮为基础打造了一代神炮 L7 |
302s | 这一设计长盛不衰,持续数十年为皇家兵工厂赢得赞誉 |
306s | 就在英国工程师们忙着打造对抗 IS-3 的神兵利器时, |
310s | 有些设计团队却对“箭簇式”首上设计有点想法 |
313s | 这一别具特征的装甲布局被应用至法国几款 AMX-50 |
317s | 乃至其他相近的项目,比如洛林 40 吨型 |
321s | 但以上两款采用箭簇形装甲布局的设计都未能投入量产 |
326s | 英国人也在考虑为酋长坦克应用这一布局, |
329s | 与此同时瑞典人也在他们的实验型重坦上进行了尝试 |
332s | 苏联自己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一绝妙的思路: |
335s | 相关设计沿用至 IS-7 原型车与量产型 T-10 重型坦克 |
340s | 不过苏军中服役的 IS-3 可谓毁誉参半 |
343s | 即使投入使用多年,这款装备仍然难称可靠 |
348s | 曾经震慑西方的无敌装甲并非无懈可击 |
351s | 坦克的主炮配置与火控系统也逐渐落后于时代 |
355s | 而狭小的战斗室空间更是让车组成员怨声载道 |
358s | 出于种种原因,这款一度成为战后坦克设计标杆的装备 |
362s | 很快就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中,未能复现柏林阅兵时的荣耀 |
379s | 节目组继续为您分析游戏中的挂载配置, |
382s | 而本期节目主要围绕高级房战斗中的攻击机展开 |
387s | 主角自然是米格-27 系列战斗轰炸机 |
390s | 包括米格-27M、K 型以及系列前身米格-23BN |
398s | 我们照常从空战配置方面入手。首先是燃油: |
402s | 每款战机可携带 1 具副油箱, |
405s | 但在历史模式下的用处不算太大 |
408s | 机身内油在多数情况下已经足够您打满全场了 |
411s | 早期型号的米格-23B 没有空对空导弹,因此只能当一回机炮仙人了 |
416s | 内置的 23 毫米机炮无论精度还是射速方面的表现都不错, |
421s | 但有限的备弹量最多只能连射 3.5 秒 |
427s | 当然飞行员们可以加挂机炮吊舱增强前射火力 |
430s | 在提供充足备弹的同时还一下子将投射量提升至原来的三倍 |
435s | 米格-27 的选择则要宽泛得多 |
438s | 两款米格-27 都配备有 4 枚 R-60M 全向弹用于近距离格斗 |
443s | 虽然和格斗弹中最顶尖的那几款没法比, |
446s | 但拿来防身无疑是足够了 |
448s | 米格-27 将 23 毫米航炮更换为 30 毫米六管转轮机炮 |
454s | 一秒钟内的投射质量比米格-23BN 打光弹药都要多 |
459s | 拿来对付空中目标甚至都觉得威力有些过剩了! |
467s | 在陆空联合战斗下则是如鱼得水 |
470s | 即使默认弹链都有足够的穿甲弹组分 |
473s | 毫不费力就能击穿 40 毫米装甲 |
476s | 即使命中一发也足以重创防空系统与步兵战车这类轻型目标 |
482s | 下一项自然是常规挂载 |
484s | 这方面的可选项就太多了,不过我们只着眼其中效率最高的组合 |
489s | 我们对两款米格-27 都推荐 FAB-500 航弹 |
493s | 小规格炸弹要么用起来束手束脚 |
496s | 要么在整体投掷次数上不占优势 |
499s | 火箭弹里面则是优先选择 S-24 |
501s | 对付坦克也许比不上航弹, |
504s | 但是拿来清剿敌方防空单位则是再合适不过了 |
507s |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航弹、 |
510s | 火箭弹与空空导弹的配比,适应不同情况的作战需求 |
515s | 天上到处都是敌机?R-60M 拉满! |
518s | 地上防空满地爬?S-24,咱们走! |
522s | 发现敌方重甲集群?传统航弹砸头来咯! |
526s | 米格-23BN 在传统挂载方面的选择大致相似 |
530s | 不过飞行员们可以考虑 250 千克级别的炸弹 |
534s | 额外的投放次数无疑能带来更多的击杀机会 |
537s | 最后当然是最肥美的制导武器环节了 |
540s | 米格-27M 和 K 型在这方面的配置相似 |
544s | 除了激光制导炸弹有所不同 |
547s | 但主要区别并不在这里 |
549s | 最顶尖的米格-27K 型拥有“海雀”光电瞄准系统, |
553s | 视野相当良好,还具备目标追踪功能 |
556s | 这一设备极大助力了 Kh-25ML 空对地导弹的表现 |
562s | 使其成为米格-27K 对地输出的不二利器 |
565s | 还有另一套配置两款米格-27 都有装备,尽管出生点需求更高 |
570s | 那就是电视制导的 Kh-29T 与 KAB-500 组合拳 |
579s | 还想看我们分析哪款战机的挂载配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583s | 与此同时让我们来回复评论区的观众提问…… |
599s | 第一条问题来自玩家 Real Aquakid: |
603s | “既然德国 KPz-70 和美国的 MBT-70 用的是同款 152 发射器 |
609s | 那为什么装填速度存在差别?” |
613s | 你好 Aquakid!这一现象是美德两国 |
616s | 分别研发自动装弹机,技术路线不同导致的 |
619s | 而射速正是 MBT-70 和 KPz-70 之间的主要差别之一 |
625s | Ákos Dobos 问道: |
627s | “为什么二号、B1 和谢尔曼之类的部分早期二战坦克配有稳定器 |
633s | 但后期的德国四号到六号坦克乃至美制潘兴就没有了呢?” |
639s | 你好!早期坦克的“稳定器”大多为炮手直接操控火炮的肩托 |
645s | 只有美国的谢尔曼配备有真正意义上的液压稳定器 |
648s | 这套装备对于中小口径火炮的效果不错, |
650s | 一旦火炮口径增大,早期稳定器的效用就不够看了 |
654s | 后来是电子火控系统替代了早期简易液压稳定装置 |
658s | 另一条问题来自 WTclips42: |
661s | “米格-23MLA 推荐哪一套挂载配置?” |
666s | 你好!我们认为最佳空战配置 |
668s | 莫过于 4 枚 R-60MK、2 枚 R-224R 和附加干扰吊舱 |
676s | Raihan Widodo 留言道: |
678s | “等等,北荷兰省地图其实是翻转版本的东欧地图吗?” |
683s | 你好,Raihan!我们的地图设计师的确参照了东欧平原这张图 |
688s | 这也是为什么您能看到熟悉的河流走向与桥梁点位, |
692s | 出生点、战区的位置相近,乃至进攻方向都大致相似 |
697s | 但细节方面就是天差地别了 |
700s | 今天的最后一条留言来自 You Rick: |
704s | “加力燃烧室的尾焰除了橘红色还有其他颜色吗? |
707s | 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尾焰的颜色呢?” |
711s | 你好 Rick!开启加力时的燃烧尾焰可以从红色到橘红色 |
715s | 再到近乎白色的淡蓝色不等,可随多种因素发生变化 |
719s | 引擎工作状态、排气温度、燃油类型、燃烧效率、空气湿度 |
725s | 空气颗粒密度、环境光照乃至其他许多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
729s | 以上便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正在收看的是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制作的《射击场》节目 |
734s | 下期节目将在格林威治标准时下午 4 点 |
736s | 或美国东部时间正午时分播出 |
740s | 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启用通知功能 以免错过下期精彩内容 |
744s | 世界上不存在猎美洲狮这种玩意,别想着折腾可怜的 234 了 |
746s | 给我们的视频点个赞,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建议 |
749s | 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会! |